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登录
方式

为重症救治赋能

为患者康复加速

当前位置:首页 重症实战 空中大查房

双肺弥漫性病变危在旦夕—VV-ECMO狙击死神

李进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于2021-09-22 浏览 1029 收藏



中年女性,病程2个月,加重1个月。干咳、气促,胸部CT示双肺多发渗出性病灶,抗感染治疗效果差。患者的原发病究竟是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后续需完善哪些检查?对于激素的使用,这一病例又将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且看本期大查房回顾。


病情简介


一般情况
患者,女,47岁,自由职业。入院日期:2020年7月22日16:00。主诉:气促2个月,咳嗽1个月。

现病史
患者诉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爬楼梯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无发热、寒战、胸闷等不适,遂至当地医院就诊。完善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报告单),提示双下肺渗出灶,左下肺为重(图1),血常规检查正常。予以抗生素(具体用药不详)静滴、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治疗,症状未见好转。
 

image.png

图1  患者胸部X线片(2020年5月14日)


1个月前,患者出现咳嗽,干咳为主,伴有气促,休息后缓解。2020年6月3日先后至长沙市两家医院门诊就诊,完善胸部CT、血常规等检查,提示肺部感染,肺部实变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图2),病原体未明,予以头孢地尼胶囊、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症状未见缓解。
 

image.png

图2  患者胸部CT(2020年6月3日)


相关检查
患者为求治疗,2020年6月5日于当地医院住院。
  • 血常规:WBC 9.85×109/L,NEU% 80.80%,LYM% 13.40%,ESR、PCT、CRP正常。

  • 病原学:G试验、GM试验、肺炎支原体IgM、肺炎衣原体IgM、甲流、乙流抗原、呼吸道病毒七种抗原、新冠核酸、结核抗体、HIV+TP、乙肝、丙肝均阴性。

  • 结缔组织疾病:抗核抗体1:80(+)斑点型,SSA(+),类风湿因子18.2 U/L(↑),抗CCP、血管炎五项阴性。

  • 肿瘤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抗原5.94 ng/ml(↑),NSE 18.17 ng/ml(↑)。

  • 纤维支气管镜:会厌、气管、隆突均正常。右肺,1~4级支气管黏膜轻度发红,表面光滑,管腔通畅,可见稀薄分泌物,未见肿瘤或出血。左肺,1~4级支气管黏膜轻度发红,表面光滑,管腔通畅,可见稀薄分泌物,未见肿瘤或出血。于左肺下叶及右肺下叶基底段灌洗留取标本送检。镜下诊断:支气管炎症改变。

  • 肺泡灌洗液:细菌涂片、真菌涂片、抗酸染色、细菌培养均阴性。

  • 肺泡灌洗液NGS:真菌、病毒、寄生虫、结核、支原体/衣原体均阴性。

  • 假单胞菌属(序列数277),铜绿假单胞菌(序列数46)。

  • 嗜血杆菌属(序列数98),副流感嗜血杆菌(序列数86)。

  • 患者6月6日胸部CT较6月3日无明显变化,病变主要位于双下肺(图3)

 

image.png

图3  患者胸部CT(2020年6月6日)



外院治疗



6月6日,当地医院给予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7 d后,复查胸部CT,病灶较6月6日明显增多(图4)

image.png
图4  患者胸部CT(2020年6月12日)

根据患者胸部CT结果,当地医院放射科给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可能的意见,遂于6月13日加用甲泼尼龙40 mg qd,治疗6 d后,复查胸部CT,肺部病灶似乎较前有所吸收(图5)
 
image.png
图5  患者胸部CT(2020年6月18日)

6月24日,患者出院,口服甲泼尼龙片40 mg qd。






入我院诊治经过


患者出院后在家服用甲泼尼龙片(40 mg qd,26 d;32 mg qd,2 d),咳嗽、气促症状无明显缓解,遂至我院就诊,以“咳嗽、气促查因”收治我院急诊病房。患者自起病以来,否认关节肿痛、皮疹、雷诺现象、肌痛、脱发、龋齿、眼干、口干等症状,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及其他
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及中、高危风险疫区旅居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无特殊。

入院查体
T 36.7℃,P 100次/min,R 23次/min,BP 102/68 mmHg。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正常面容,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动体位,唇无发绀,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语颤无增强,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均可闻及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界正常,心率10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关节无红肿,无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浮肿,双下肢皮肤无色素沉着。

辅助检查
2020年6月6日(当地医院):心脏彩超示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功能测值正常;腹部彩超示肝脂肪沉积。

入院诊断(急诊)
双肺病变查因:COP可能,结缔组织疾病继发?肿瘤?




讨论一:双肺病变的病因有哪些考虑?






专家讨论




李琦教授:

从病史分析,中年女性,咳嗽2个月,渐进气喘,双下肺渗出病灶,呈锥形或楔形沿中央气道分布,导致胸膜下病变,病变较重部位有明显实变影,诊断方面考虑感染,当地医院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也是恰当的。之后根据放射科给出的COP的诊断可能,又给予了激素治疗,患者胸部影像学有所好转后出院,根据这一过程分析,COP的诊断也是准确的。但是患者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指标存在异常,尤其是中年女性患者,SSA(+),类风湿因子水平升高,而且激素减量后症状加重,所以从治疗方面来讲,还应该恢复激素的充分治疗。另外,BALF中检测到副流感嗜血杆菌,在合并感染时应予以考虑,后续应有相关检查。病情加重源于激素减量,有无合并感染的问题,查体中双下肺湿啰音、纤支镜下见稀薄分泌物,如果有血性分泌物还应考虑肺外的问题。


宋立强教授:
如果胸部CT见到双肺几乎对称的渗出,偏间质性肺炎,首先要判断是感染性肺炎还是非感染性肺炎。这例患者更倾向于非感染性肺炎,其具有以下特点:①进展慢:患者气短2个月后才开始出现咳嗽症状,起病隐匿,进展过程缓慢;②无发热表现:除外新冠肺炎早期无症状,临床上绝大多数感染性肺部疾病,发热是最主要的临床特征之一;③干咳:此种表现不是细菌性肺炎的典型表现。从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如果是免疫功能正常的细菌性肺炎患者,WBC水平会急剧升高,但该患者WBC并不高。另外未见PCT检查结果,该指标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患者做了NGS检查,对于没有基础疾病和诱因的CAP患者,可能排除的意义更大。我们将非感染性肺炎笼统地称为免疫相关性肺炎,对于此例患者,究竟是病因明确的还是特发性及继发性,仍需要进一步检查。单从影像学角度分析,不能排除COP。临床上轻度COP有自愈倾向,且多数COP对激素敏感,但该患者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欠佳,所以COP的诊断仍有待商榷。在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指标中,抗核抗体1:80(+)斑点型,SSA(+),其临床意义也有待商榷。非小细胞肺癌抗原和NSE虽然升高,但不具有特异性,特别是间质性肺炎患者上述指标也会出现一过性升高。影像学表现不符合肿瘤特征,所以综合分析,该患者考虑为免疫相关性肺炎,下一步可以从基因谱、ANCA及相关抗原方面入手查找病因。

黄曼教授:

该患者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靠近胸膜下双侧病变,炎症指标(WBC、CRP)无明显增高,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就感染相关肺部改变来说,可能是病毒感染;虽然也会有真菌(隐球菌)感染早期会出现靠近胸膜下的病变,但随着疾病进展,其影像学也会发生改变,与本例患者表现不太符合。就非感染性疾病而言,结缔组织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引起的肺部改变需要进一步排查。另外还有两种疾病需要我们引起关注,单从影像学考虑,百草枯中毒早期也可出现靠近胸膜的影像学改变,但该患者无相关病史,可以排除;另外一种是嗜酸细胞增多症,但该患者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诊断。






入院后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11.11×109/L,NEU% 75.6%。

  • 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

  • 肝/肾功能、电解质、CK、CK-MB、凝血功能、NT-proBNP大致正常。

  • 病原学:G试验、GM试验均正常;结核斑点试验阴性;肺炎军团菌抗体(LP-Ab)阳性(+),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阴性。

  • 结缔组织疾病:ENA,Ro-52(52 kDa)(+++),补体C3、C4、ANA、ANCA、血管炎三项、类风湿因子均正常。

  • 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21 14.560 ng/ml(↑)。

  • 彩超:心脏彩超示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范围。下肢血管彩超示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

  • 胸部X线片:7月23日患者胸部X线片可见右下肺渗出病灶较前明显加重(图6)




image.png
图6  患者胸部X线片(2020年7月23日)



  • 纤支镜(7月23日):双侧支气管管腔通畅,未见肿块及出血。于右下外后基底支行肺活检。(支刷细胞块)少量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未见典型癌细胞。(支气管刷/灌洗液)可见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未见恶性肿瘤细胞。PAS(-)。

  • 胸部CT:患者右上肺渗出病灶有少许增加(图7)




image.png
图7  患者胸部CT(2020年7月24日)

治疗措施
7月22日入我院急诊科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3.0 g q12h,停用激素。后发现军团菌抗体阳性,于7月24日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改为莫西沙星。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化痰,多索茶碱解痉平喘,营养支持等。

病情变化



  • 7月27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图8)

  • 7月28日,血氧饱和度下降,气管插管,转入RICU。




image.png
图8  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入科查体



  • T 36.5℃,P 165次/min,R 62次/min,BP 78/45 mmHg,血氧饱和度80%(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VCV模式,PEEP 3 cmH2O,FiO2 80%,VT 450 ml)。

  • 神志清楚,查体不合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敏感。口唇无发绀。胸廓对称,双肺叩诊为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正常,心率170次/min,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

  • (有创机械通气,FiO2 100%)pH 7.358,PaCO2 38.0 mmHg,PaO2 102.0 mmHg,cLac 1.5 mmol/L,cHCO3-P.c 20.9 mmol/L(↓)。

  • WBC 22.57×109/L(↑),NEU% 92.7%,PCT 0.130 ng/ml(↑),ESR 82 mm/h,CRP 183 mg/L。

  • 肝功能:ALT 66.7 U/L(↑),AST 96.7 U/L(↑)。

  • 随机血糖最高25 mmol/L,β-羟丁酸1.23 mmol/L,尿酮阳性,HbA1c 5.9%。

  • BNP 973.1 pg/ml。

  • 床旁心电图示快速房颤。






入科诊断
①脓毒症;②双肺病变查因:结缔组织病继发肺间质病变?COP?③糖尿病,糖尿病酮症;④阵发性快速性房颤。




治疗



  • 美罗培南1 g ivgtt q8h抗感染。

  • 甲强龙40 mg q12h抗炎。

  • 细辛脑化痰、还原性谷胱甘肽护肝、奥美拉唑护胃、低分子肝素抗凝、降糖等对症处理。

  • 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7月28日,SPONT模式,PS 23 mmHg,FiO2 70%,SpO2 92%。7月29日下午,CMV模式,VT 420 ml,PEEP 10 cmH2O,FiO2 100%,SpO2 74%。7月29日晚上,采取俯卧位,CMV模式,VT 420 ml,PEEP 10 cmH2O,FiO2 100%,PaO2 44 mmHg,SpO2 83%。

  • 7月28-29日,患者肺部病变明显加重(图9)



 
image.png
图9  患者胸部X线片(2020年7月28-29日)



讨论二:肺部病变加重的原因?


专家讨论




李琦教授:

这一阶段是在激素减量过程中,作为免疫缺陷宿主发生的重症肺炎,核心问题是脓毒症、ARDS及MODS。第一,在呼吸支持治疗阶段,氧合恶化且难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除外感染中毒和结缔组织疾病导致的心肌损害,其中涉及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心脏功能的评估,所以后续的俯卧位、镇痛镇静、肌松等均可以尝试。但是如果氧合指数明显下降(<50 mmHg),应予以考虑行ECMO。第二,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面来看,将碳青霉烯类作为起始的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药物是可行的,但剂量可能不足,对于脓毒症来说仍值得商榷。需要区分感染控制和器官功能,包括循环稳定性和呼吸衰竭。感染可以得到控制,在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管理方面,如果存在疾病进展或缓解延迟,可以考虑补救性替代治疗措施。第三,无论患者有无激素治疗背景,评估激素对免疫功能的损害及对血糖的影响等,有助于治疗原发病。第四,除了ARDS、MODS外,仍存在肺水肿的因素,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血糖升高和氧合指数降低。结合患者HbA1c指标分析,患者应为应激性血糖异常,考虑糖尿病的可能,与糖皮质激素继发的血糖升高有关。


宋立强教授:
在这一阶段,随着激素的停用,患者出现发热症状。胸部影像学短期内明显进展,插管上呼吸机后氧合仍难以维持,此时呼吸支持仅能“治标”,所以必须找到原因,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导致肺部病变加重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原发疾病进展。由于早期激素用量不足和激素停用,未能较好地控制原有的肺间质病变,使其短期内快速进展。对于未插管上呼吸机的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率较低,本例患者无基础疾病,神智清醒,四肢肌力正常,咳嗽咳痰能力较好,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可能性较小。患者WBC和PCT水平并不非常高。排除其他器官的问题,也无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和基础疾病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的证据。但免疫相关性肺炎进展多为双肺对称性,而此例患者一侧肺病变进展快递,另一侧肺的变化相对缓慢,所以不像原发病进展。二是继发病变。原发病未进展但继发了新的病变,其中包括继发感染,另外,目前诊断脓毒性休克的证据不足。从血气分析指标来看,患者可能为代谢性酸中毒,是否考虑肾功能存在问题。三是栓塞。患者出现发热、氧合恶化,插管呼吸机仍不能维持,顽固性低氧,有无可能是大面积肺栓塞导致疾病急性加重,但无法解释单侧肺完全“变白”。

黄曼教授:

这一阶段的“查因”与治疗同样重要。首先,我们需要尽快明确此时是原发基础疾病的进展还是合并了新的感染。其次,需要明确是否有肺水增多的情况存在,导致其氧合极度低下。患者的低血压可能与插管后的镇静有关,而非感染性休克。再次,患者WBC、血糖、CRP水平均升高,虽然长期使用激素(50余天)导致免疫低下可能引起病原微生物感染,我们确实需要考虑,但患者病情进展太快,仅1天的时间就进展为“白肺”,我个人认为可能存在肺水增多的情况。


郭强教授:

患者7月28日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PS为23 mmHg,肺部病变加重,有无可能与跨肺压增高或机械通气有关。


詹庆元教授:

这一阶段患者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严重的呼吸衰竭,二是低血压。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首要因素考虑感染,关键需要明确导致感染的病原学。此阶段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激素使用接近2个月,结合影像学和气管镜,未见明显的化脓性改变。此时病情加重不应将细菌作为重点考虑,而应关注PCP和CMV感染。其次,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不能除外原发病加重,虽然初期使用了激素,但如果考虑ICU患者的COP,激素使用剂量往往大于常规,所以激素剂量要加大。另外,需要尽快做气管镜,明确病原学。对于患者低血压情况,我个人不认为是感染性休克,虽然感染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我认为低血容量和呼吸机参数调节可能是低血压的诱因。机械通气后,PEEP较高,潮气量450 ml,对于此阶段的患者来说,气道压偏大,加上采取了镇静镇痛措施,可能使患者血压下降。采取俯卧位后患者氧合改善也不理想,所以肺的可复张性较小,PEEP意义不大。所以此时对于该患者的支持手段应为ECMO,患者原发病应是可治的,且无ECMO禁忌证,可以尽快给予ECMO支持。






病变加重原因


(1)感染:发热;白细胞计数22.57×109/L(↑),NEU% 92.6%,降钙素原0.130 ng/ml(↑);肝功能损害(ALT 66.7 U/L↑,AST 96.7 U/L↑);休克血压。
(2)原发病急性加重:美罗培南抗感染基础上出现的肺部病变快速进展。
(3)液体管理:7月28日入量3419 ml,出量2090 ml;7月29日入量4021 ml,出量2520 ml。BNP 973.1 pg/ml(7月28日),4838.0 pg/ml(7月29日)。

呼吸支持
7月30日凌晨,启动VV-ECMO,P-CMV模式,PC 15 cmH2O,PEEP 10 cmH2O,FiO2 40%。患者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病原学相关检查



  • 3次血培养均阴性。

  • 血NGS:细菌、真菌、寄生虫、结核、NTM、支原体/衣原体均阴性。DNA病毒提示人类疱疹病毒5型(CMV),序列数8。

  • 纤支镜:右中叶可见少许血性分泌物,于右下叶行肺泡灌洗。

  • 肺泡灌洗液:涂片镜检、革兰染色、GM试验、细菌+真菌培养均阴性。

  • 肺泡灌洗液NGS:产气克雷伯菌(序列数7),粪肠球菌(序列数5),耶氏肺孢子菌(序列数5),新生隐球菌(序列数2),CMV(序列数14),人疱疹病毒7型(序列数4)(图10)




image.png
图10  BALF NGS结果

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检查
肌炎抗体:抗EJ抗体IgG(+++),提示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抗Ro-52抗体(+++)(图11)
 
image.png
图11  肌炎抗体检测结果

肺活检病理(7月31日回报)
镜下见炎性支气管黏膜及肺组织,间质纤维增生伴玻变,部分肺泡塌陷实变,小灶可见机化物,呈机化性肺炎改变,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A/P、PAS、六胺银及TB染色查菌均阴性,真菌免疫荧光检测阴性,未见明显异型细胞(图12)
 
image.png
图12  患者病理结果

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多黏菌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更昔洛韦和甲泼尼龙(图13)
 
image.png
图13  患者治疗方案和体温变化情况



讨论三:NGS结果如何解读?后续治疗如何调整?






专家讨论




李琦教授:

根据NGS结果提示产气克雷伯菌、粪肠球菌、耶氏肺孢子菌、新生隐球菌、CMV、人疱疹病毒7型。某种意义上来讲,病毒感染会导致细菌感染的快速恶化。从临床进展和特征分析,感染的程度与器官功能有相关性。就这例患者而言,肺水的管理可能是重点,呼吸功能在ECMO支持后获得改善,关键是抗感染疗效。基于目前的方案,基本已经覆盖了检出的病原菌,但主要线索我认为是肠杆菌+CMV,其他的不作为主要考虑。目前的治疗方案我认为是合理的,对于重症患者,尽量覆盖可能的病原菌,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宋立强教授:
在重症、不明原因病原体或不能排除感染等情况下,NGS检查具有积极作用,NGS结合患者的宿主因素、影像学、临床表现及进展情况,可以明确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是耶氏肺孢子菌和CMV感染。针对这两种病原体的治疗目前使用的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更昔洛韦是恰当的。因为患者已经插管,且病原体可能为阴性杆菌,碳青霉烯类我建议继续使用一段时间,目前可能还不足以产生耐碳青霉烯CRE,当患者整体改善后再考虑停用。外送NGS毕竟需要一段时间,在此之前如果考虑耶氏肺孢子菌、CMV等病原体,应积极进行相应检查,例如G试验和GM试验,这也会给我们很好的提示。患者肺水可能稍多,是疾病加重的因素,但用肺水肿难以解释,因为患者高热,且胸部影像学可见单侧迅速进展,此种多为病毒感染表现,PCP相对少见,但也可能二者并存,所以治疗方面可以双管齐下。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PCP的发生一般在3个月左右达到高峰,包括器官移植患者,该患者使用激素50余天,确实应该梳理其危险因素,将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尽早纳入考虑范围。另外,及时关注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对患者免疫功能也有提示。

黄曼教授:

NGS的作用取决于各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第一,这例患者具备获得PCP的高危风险。如果其他条件不存在,我也会考虑长期使用激素患者、气管镜下无明显感染表现、胸部影像学改变,加上NGS回报,可能是PCP。这例患者六胺银染色阴性,并不支持PCP的诊断,如果拿到NGS结果后,可以通过微生物实验室验证这一结果的准确性,考虑患者存在高危风险,复方磺胺甲噁唑还应使用。第二,在长期使用激素的情况下,CMV的NGS结果的临床意义有待商榷,我个人可能不考虑对其进行干预,或者采取相对保守策略。第三,在获取上述NGS后,抗生素治疗方面我可能会做一些减法。


詹庆元教授:
关于NGS的使用有两方面可以考虑:第一,结合本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查结果验证NGS的准确性,如为肺部感染,耶氏肺孢子菌和CMV通过肺泡灌洗液检查的阳性率很高,所以我们送检NGS时一般会结合微生物实验室的结果。这例患者我个人认为耶氏肺孢子菌+CMV的可能性大,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抗感染治疗方面,我认为可以停用美罗培南和多黏菌素,选用较弱一点的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同时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更昔洛韦。即使没有足够的证据,从预防的角度也是可以考虑的。

郭强教授:

NGS回报CMV拷贝数较低,所以预防性使用更昔洛韦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临床会遇到骨髓移植免疫抑制患者,CMV拷贝数>100,NGS的意义可能更大。另外,其耶氏肺孢子菌的拷贝数也不高,需要结合当地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但对于免疫抑制患者,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更昔洛韦不论预防还是治疗都是可行的。


治疗方案




  • 根据8月1日回报的肌炎抗体、NGS及肺活检病理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多黏菌素75万单位静滴q12h(7月30日至8月1日),之后停药。美罗培南1 g静滴q8h(7月28日至8月12日)。复方磺胺甲噁唑片3片口服q6h(7月30-31日),2片口服qd(8月1-5日)。更昔洛韦125 mg静滴q12h(7月31日至8月2日),125 mg静滴qd(8月3-19日)。甲泼尼龙:40 mg q12h(7月29-31日),120 mg q12h(8月1-2日),60 mg bid(8月3-5日)(图14)

  • 血浆置换术。

  • 维持每天液体负平衡。

  • 营养支持,护胃,护肝,护肾,抗凝,调节肠道菌群。



 
image.png
图14  患者治疗方案

呼吸支持
患者呼吸支持力度逐渐降低,氧合改善(图15)。8月4日,患者影像学改善,但可见少量皮下气肿(图16),进行试验性脱机,夹闭气源使ECMO空转24 h,患者氧合可以维持。8月5日,成功撤离ECMO。

image.png
图15  患者呼吸支持情况

image.png
图16  患者胸部X线片

8月6日撤离ECMO后,患者胸部CT示皮下/纵隔气肿和少量气胸,肺部可见磨玻璃影(图17)
 



image.png

图17  患者胸部CT(撤离ECMO后)




8月6日发现纵隔气肿,给予丙泊酚加强镇静;8月9日,SBT通过;8月10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图18)
 
image.png
图18  患者呼吸支持情况



讨论四:ECMO脱机时机?气压伤是否可避免?






专家讨论




李琦教授:
从影像学分析,詹教授之前提出的耶氏肺孢子菌和CMV感染的方向是正确的。ECMO的作用更多倾向于功能替代,而非治疗原发病。我们从发病机制考虑,使用激素、血浆置换等措施治疗都是可行的,临床疗效也较为明确,逐渐达到ECMO撤机标准。原发病得以控制,器官功能得以改善,能够维持呼吸,神志清楚,无反流误吸风险,即可停用ECMO,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然后逐步过渡至高流量湿化氧疗。这一阶段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是感染控制,二是肺水管理,三是ECMO管理,在ECMO期间未出现大出血、血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宋立强教授:
随着患者肺功能的改善,ECMO脱机时机也逐渐成熟,停止氧供后呼吸机能够很好地维持氧合,达到撤机标准。如何避免气压伤?我们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内因即病变程度,患者的胸部CT提示间质性改变,肺顺应性差,可能会出现气胸或气压伤。外因包括对患者气道、呼吸机及镇痛镇静的管理等,一般病情严重时,多采取深镇静,患者无自主呼吸,不会出现气压伤;随着肺功能的改善,患者逐渐有了自主呼吸,在氧合较好的情况下,也有机制会刺激肺血管旁感受器,高呼吸频率、高通气量等都存在气压伤风险。通过调节平台压和驱动压,必要时适当镇静,降低高通气量,尽量避免气压伤的发生。

黄曼教授:

针对这例免疫抑制患者,我可能会考虑先撤呼吸机再撤ECMO。气压伤很难避免,这类患者即使不采取机械通气,也可能出现气压伤。


郭强教授:
这例患者存在免疫抑制且长期使用激素,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延长其ECMO的使用时长。但如果患者ECMO使用时间再长一点,肺保护再充分一些,也许后期跨肺压会降低,但实际上也很难。患者后期气压伤并未加重,说明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做得很好,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一阶段ECMO脱机时机把握得也是很好的,因为再继续使用ECMO,有出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所以这类患者的ECMO撤机时机稍微偏早一些,从整体分析似乎是有利的。

詹庆元教授:

患者经过治疗后,氧合很快改善,说明激素在其中确实发挥了作用。在原发病方面,除了考虑感染外,非感性性疾病在其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例患者出现气压伤有几方面原因,①ECMO流量不足,没有充分发挥辅助作用,如果ECMO流量达到4 L/min,那么其对患者的呼吸支持就非常强,患者自身负荷减轻,有利于肺休息。②PEEP相对过高。该患者已经出现肺纤维化,这种情况对PEEP的反应欠佳,包括机化本身对PEEP的反应也较差,机化是终末气道和肺泡腔的肉芽样填充,给予PEEP无效,只能依靠自身修复和吸收,所以这例患者的PEEP设置为6~8 mmHg即可。③可能与患者后期病变有关。机化性肺炎后期也会出现肺纤维化,而且这例患者早期胸部CT已经提示出现肺纤维化,如果合并PCP,更容易出现皮下气肿。如果发现了纵隔气肿,ECMO尽量晚撤。因为ECMO除了改善氧合和通气外,还能让肺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这例患者ECMO上机不足1周,维持效果也很好,这时可以先拔出气管插管,撤离呼吸机,让患者咳痰,避免出现VAP。


后续治疗方案  




  • 将美罗培南改为左氧氟沙星500 mg静滴qd(8月13-19日)。痰培养发现白念珠菌,故加用氟康唑200 mg静滴qd(8月6-19日)。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故停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更昔洛韦继续使用125 mg静滴qd(8月3-19日)。甲泼尼龙40 mg qd(8月6-8日),20 mg qd(8月9日开始)(图19)

  • 血浆置换术5次。

  • 营养支持,护胃,护肝,护肾,抗凝,调节肠道菌群。



 
image.png
图19  患者后续治疗方案

血气分析
8月5日,撤离ECMO;8月10日,撤离有创呼吸机;8月18日,转普通病房(图20)
 
image.png
图20  患者血气分析情况

炎性指标
患者WBC、PCT、CRP水平均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图21)
 
image.png
图21  患者炎性指标变化情况

生化指标
患者曾出现肾功能异常,CR水平最高达到233.2 μmol/L,考虑与药物使用有关。出院前复查已降至正常(图22)
 
image.png
图22  患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影像学
8月15日,患者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病变较前好转(图23)
 
image.png
图23  患者拔管前后胸部X线片

转归    




  • 8月20日,患者出院。

  • 出院后继续予口服甲泼尼龙20 mg qd治疗。

  • 9月7日,随访复查胸部CT:肺部渗出灶和纤维条缩影明显吸收好转,纵隔气肿消失(图24)




image.png
图24  患者出院前后胸部CT

最终诊断
①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继发肺间质病变;②重症肺炎,ARDS,脓毒症;③类固醇性糖尿病;④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⑤电解质紊乱,低钠低氯血症。



总结

  • 李琦教授:这例患者的救治虽然很曲折,但最终获救且预后良好。这是基于自身免疫病导致的肺间质损害,免疫缺陷情况下的CMV和耶氏肺孢子菌感染,无论在对因治疗还是支持治疗方面都是非常恰当的,最终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转归。这中间也反映了在辅助检查方面,各医院有不同的特点,也相应地暴露了一些问题,但是在整体的诊疗思路方面是面面俱到的。

  • 宋立强教授:从这个病例中也获得了一些思考。首先,目前所有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都提倡三级预防,对于这一病例,我们也要考虑各级预防为先,使用激素后要及时随访,及时增加使用剂量,必要时增加免疫抑制剂,或许患者不会快速进展为重症肺炎。早期轻症肺炎及早有效诊治,避免其进展为重症。其次,基层或地方医院对于长期使用激素患者预防机会性感染的意识淡薄。最后,在患者进展为重症肺炎后能够做到标本兼治并最终成功救治,使患者获得了良好预后。

  • 黄曼教授:这类患者其实临床不少见,很多患者甚至死亡,而这例患者是幸运的,也让我认识到追查病因应该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这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部分。

  • 郭强教授:这一病例能过成功救治确实非常不容易,其中有一点疑惑之处,患者做了5次血浆置换,期间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作用?如果不用血浆置换,单使用糖皮质激素,最终是否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因为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进行5次血浆置换。

  • 罗红教授:这例患者是非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肺部弥漫性改变,进而出现呼吸衰竭,是目前ICU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即使我们呼吸支持做得再好,但如果不能确诊,结局也可能不理想。当时患者在急诊ICU时,由于不能明确诊断,所以就停用了激素,纤支镜肺活检提示机化性肺炎和玻变,后续皮肌炎抗体阳性,提示我们患者属于继发性机化性肺炎(SOP),而SOP的激素使用量要大于COP,但在呼吸ICU,我们对激素的使用是相对保守的,主要是担心出现感染。我个人认为患者后期病情加重,感染并非主要问题,因其检出的病原菌拷贝数均较低,但存在潜在风险。与风湿免疫科讨论后认为患者对大剂量激素有反应,但不一定要持续使用很长时间。NGS回报多种病原菌,我们考虑如果激素继续使用,可能会导致病原菌数量增多,增加感染风险,所以将激素使用剂量调低。我认为患者病情加重与肺水增加有关。患者病情得以缓解,血浆置换是否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还是存在很大争议的。这例患者的血浆置换是间断进行的,我还是倾向于激素和液体管理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 詹庆元教授:通过这个病例讨论我有一个体会:支持不是最主要的,原发病的诊治才是关键。在原发病诊治中,除了常规检查外,有三项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内镜技术。这例患者做了多次肺泡灌洗,而且在早期即完成了TBLB,获得了非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诊断,这对于指导激素治疗原发病具有重要作用。二是胸部CT。它能够帮助我们全面判断病变的位置和性质。这例患者遗憾的一点是在ECMO期间未能进行胸部CT检查。我建议今后如遇到ECMO患者,尽量创造条件完善胸部CT检查,这样进行前后对比,效果会更明显。三是NGS。目前对于NGS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但该技术在呼吸危重症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这方面还需要我们加强协作,开展一些研究,最终获得循证医学数据,才能更好地定位NGS。




* 本期内容根据重症肺言“空中大查房”第四期视频整理



image.png

全部评论 0

空中大查房第四期病例回放

李进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空中大查房第四期专题回放

李进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Copyright©2020-2025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