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一、病情介绍
查体:T 36.0℃,P 115次/分,R 32次/分,BP 140/78 mmHg,SpO2 86%(吸氧7 L/min)。神志清,精神萎靡,呼吸促。两肺呼吸音粗,闻及Velcro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
入ICU时血气分析:(吸氧7 L/min),pH 7.47,PaCO2 49 mmHg,PaO2 65 mmHg,Lac 1.3 mmol/L,BE 10.4 mmol/L,氧合指数132 mmHg。
辅助检查
2023年5月3日上海某医院痰培养提示白色念珠菌、溶血葡萄球菌阳性。床边胸片可见两肺渗出,钙化灶。入我院当日完善相关检查:
血常规:WBC 15.12×109/L(↑),NEU% 92.9%(↑),LYM% 3.0%(↓),NEU 14.04×109/L(↑),LYM 0.45×109/L(↓),MON 0.59×109/L,RBC 3.59×1012/L(↓),Hb 97 g/L(↓),PLT 194×109/L,CRP 184 mg/L(↑)。
生化:PAB 47 mg/L(↓),Lac 1.69 mmol/L,ALT 22 IU/L,AST 44 IU/L(↑),ALP 148 IU/L(↑),ALB 32 g/L(↓),Urea 9.9 mmol/L(↑),Cr 35 μmol/L(↓),UA 99 μmol/L(↓),LDH 694 IU/L(↑)。
凝血指标:APTT 30.8 s,PT 11.5 s,INR 0.97,TT 17.60 s,Fg 2.2 g/L,FDP 120 mg/L(↑),D-二聚体定量40 mg/L(↑)。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3710.0 pg/ml(↑)。
二、入院诊疗
①两肺弥漫性病变:感染性?非感染性?②Ⅰ型呼吸衰竭;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④干燥综合征;⑤2型糖尿病。
老年女性;
干燥综合征基础;
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效果欠佳;
此次入院表现为气促,逐渐加重;
非感染性:考虑是否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急性加重,干燥综合征有关?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呼吸衰竭,考虑是否有急性肺动脉栓塞可能?或其他非感染因素存在?
入院后完善CTPA检查:肺动脉稍增宽,所示肺动脉及主要分支未见确切充盈缺损;慢支-肺气肿改变,两肺多发肺大疱及炎症改变,两肺多发结节、斑结及钙化灶,多为陈旧性病变,双侧腋窝及纵隔多发淋巴结,两侧胸膜增厚,主动脉壁部分钙化,心影增大,心包少量积液(图3)。
弥漫性肺气囊样病变
患者影像学改变主要为双肺弥漫性气囊样病变,此种改变类似于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PLCH)、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对于LAM而言,患者主要以育龄期女性为主,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发小结节以及小叶间隔增厚,并且伴有多发磨玻璃影。
本例患者并无典型的LAM影像学特征。尽管PLCH也会出现弥漫性气囊样病变,但其往往伴有多发小结节,且两上肺多见,肋膈角相对正常。此外,肺囊肿Birt-Hogg-Dubé综合征和神经纤维瘤病通常也会出现肺部多发气囊样病变,但其影像学往往呈单侧多发囊性灶,形态大小不一,且以胸膜下改变为主,多发分隔薄壁囊性灶。LIP患者的气囊样病变为多发薄壁囊性灶,散在分布于肺内和支气管血管束周围。这与我们之前救治的一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类似。经过影像学分析讨论,考虑该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更倾向于LIP改变。
三、下一步诊疗计划
对于此类两肺间质性改变明显且合并多发肺气囊样改变患者,其呼吸支持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顾虑。此类气管插管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PEEP不能设置太高。无创呼吸机或高流量氧疗能否坚持到患者氧合改善,这也是令治疗团队比较纠结的问题。
5月12日床旁胸片示患者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两肺多发斑片模糊影,较5月11日胸片明显进展(图5)。使用多黏菌素后体温未降,胸片示病变继续进展,激素加量至80 mg q12h。5月12日血气分析提示氧合指数为71 mmHg。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先后予A/C-VC模式、A/C-PC模式、PRVC模式)。5月15日甲泼尼龙加量至160 mg。患者体温变化如图6所示。
图7 俯卧位后患者氧合指数变化情况
四、俯卧位期间营养治疗
图8 患者KL-6水平变化情况
五、呼吸康复的实施
在该患者插管之初治疗团队就已经开始进行呼吸康复的相关工作。进行患者教育,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告知康复进程及内容。患者体位由前倾位→端坐位→站位→独立短距离步行。在气道廓清方面,前期进行了雾化管理、俯卧位通气联合气管镜下气道廓清;后期进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自主排痰锻炼。物理治疗采取了经皮膈神经电刺激和下肢踏车(主动、阻力)。
六、临床转归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全部文献)
[1] 孙仁华, 江荣林, 黄曼, 等.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30(8):715-721.
[2] Compher C, Bingham AL, McCall M,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J].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22, 46(1):12-41.
[3] Singer P, Blaser AR, Berger MM, et al. ESPEN guideline on clinical nutri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Clin Nutr, 2019, 38(1):48-79.
[4] van der Voort P H, Zandstra D F. Enteral feeding in the critically il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upine and prone positions: a prospective crossover study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 Crit Care, 2001, 5:216-222.
[5] Reignier J, Thenoz-Jost N, Fiancette M, et al.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in the prone position[J]. Crit Care Med, 2004, 32(1):94-99.
[6] van der Voort PH, Zandstra DF. Enteral feeding in the critically il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upine and prone positions: a prospective crossover study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 Crit Care, 2001, 5(4):216-220.
作者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重症学组副组长
曾荣获上海市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优秀专科医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九龙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奖”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第一完成人获得专利2项,参与编写专著3部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