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登录
方式

为重症救治赋能

为患者康复加速

当前位置: 首页 呼吸e站 经典推荐

ARDS流行病学:现状与启示

刘嘉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发布于2024-08-15 浏览 1924 收藏

作者:刘嘉琳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老年ICU
图片
一、ARDS的流行病学

从1967年至今,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定义已经更新了多个版本,2023年全球ARDS领域的专家们共同提出了ARDS的新定义。近年来也陆续发表了一些ARDS流行病学研究,包括2016年发表在JAMA杂志的LUNG FAFE研究,2020年詹庆元教授团队发表在Crit Care杂志的有关我国ARDS发生率和结局的多中心前瞻性纵向大型队列研究,2021年Jean-Louis Vincent教授团队发表在Crit Care 杂志上的研究,2022年Lancet 杂志发表的ARDS的诊断、治疗、结局和长期预后的研究。
早期研究多基于欧美联席会议(AECC)定义的ARDS,可以发现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研究中存在非常大的差异(7%~78.9%)。在1997—2016年间,ARDS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从接近60%下降到40%左右,这可能主要得益于优化的呼吸支持治疗措施(例如: 小潮气量, 高PEEP, 俯卧位等)以及临床实践的不断培训和推广。
欧洲ICU中ARDS的流行病学研究是对两个成人ICU患者队列的再分析,纳入的两项研究分别是2002年的SOAP研究和2012年的ICON研究,这两项研究跨度刚好10年。分析时以柏林定义诊断ARDS,两个时间点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为10%左右。比较了两项研究在ARDS治疗方面的差异,可以发现ICON研究在机械通气管理方面有较大改善,对ARDS患者实施了更低的潮气量和更低的气道压力(平台和驱动压)管理。然而,ICON研究在ARDS治疗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例如:仍有超过60%的ARDS患者接受了高于8 ml/kg PBW的潮气量通气,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未能理想地控制平台压和驱动压。
对于2016年发表的LUNG SAFE研究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该研究纳入了全球50个国家435家医院、459个ICU(各种类型)。但需要强调一点,对于ARDS的诊断,该研究使用了两条路径,一个是记录医生对患者ARDS的诊断,另一是在研究的分析阶段,使用构成柏林ARDS定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原始数据,通过计算机算法做出ARDS的诊断。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2014年在50个国家的ICU中,患者的ARDS患病率为10.4%,其中轻度ARDS患病率为30%,中度ARDS患病率为47%,重度ARDS患病率为23.4%。总体上,医院中ARDS患者的死亡率为40%。LUNG SAFE研究纳入的459个ICU包括了内科ICU和外科ICU,在病因分析中可以发现,肺炎占60%,还有一些肺外病因。研究还对比了临床医生诊断的ARDS和计算机诊断的ARDS,发现ARDS的识别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即使是重度ARDS,其诊断率也低于80%。所以ARDS在临床上是被低估的,诊断率偏低。研究列出有利于识别ARDS的因素包括:较高的医护比例,较高的医患比例,较年轻的患者,较低的PaO2/FiO2比值,存在肺炎或胰腺炎。而不利于ARDS诊断的因素有低医护比,患者为高龄,肥胖,创伤,合并心衰。LUNG SAFE研究也指出了ARDS治疗中的不足:特别是在机械通气策略和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方面。即使在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中,平台的报告率仅为40.1%,而超过80%的ARDS患者接受的PEEP不超过12 cmH2O。

詹庆元教授团队开展的ARDS流行病学研究纳入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中国大陆的18个内科/呼吸ICU的患者(相较于LUNG SAFE研究纳入的ICU,我国的这项研究可能在数据方面会有一定的偏倚),ARDS由临床医生根据柏林定义诊断。研究显示:我国ICU人群ARDS总体发病率为3.57%。在不同的医疗中心,ARDS的诊断效能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ARDS诊断率为1%,而中日友好医院ARDS诊断率达到16.7%,这可能与收治患者类型不同有关。在某种程度上,我国ARDS发病的分布没有呈现正态分布,轻度ARDS发病率为9.7%,中度为47%,重度为42.8%,中、重度ARDS发病率较高,这也可能与各中心的数据偏倚有关。该研究提示我们,ARDS患者的诊断不足,尤其是轻症患者。相较于LUNG SAFE研究,我国的研究人群平均年龄略轻,肺炎引起的ARDS占比更大。在治疗方面,①通气策略的依从性:监测限制平台压和驱动压,可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52.8%的机械通气患者被报道);②PEEP的使用:与ARDSnet推荐的PEEP水平相比,研究中使用的PEEP相对较低;③临床实践指南的遵循度:一些辅助治疗措施,如俯卧位通气和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使用并不普遍。总体而言,该研究整体的流行病学与LUNG SAFE研究是相符的。该研究共有244例(46.3%)ARDS患者死亡,轻度ARDS患者死亡16例(31.4%),中度ARDS患者死亡101例(40.4%),重度ARDS患者死亡127例(56.2%)。分析死亡率高的原因可能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后期放弃生命支持,治疗不足,以及医疗设施的限制(地区差异)。

图片
二、ARDS的现状和启示——定义变迁

1. ARDS诊断不足
2020年发表在Lancet 杂志的文章分析了ARDS定义的潜在局限性以及可能为未来修订提供信息的证据,并且讨论了与ARDS管理相关的指南建议、证据和不确定性。一些建议修订的内容在新版ARDS定义中有所体现,例如肺部超声的应用、氧饱和度替代氧分压、包含了高流量氧疗、需要的PEEP等。2023年ARDS新定义的初衷是根据不同地域特点以及现有措施,结合个人情况和医疗条件,整体提高ARDS的诊断率。
2024年3月韩国学者在Intensive Care Med 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通过MIMIC-IV数据库回顾分析了ARDS患者的数据。目的是分别应用PaO2/FiO2比率(柏林定义)与SpO2/FiO2比率(全球新定义)对2333例患者进行ARDS诊断和预后的比较。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没有高流量、无创或肺部超声的数据。研究中,在不同的定义之下进行了ARDS的诊断,除外PaO2/FiO2≤300 mmHg或SpO2/FiO2≤315(SpO2≤97%),符合其他ARDS标准的患者均定义为“NO”(下图)。也就是说,尽管有一部分患者被诊断了ARDS,但实际上并不符合PaO2/FiO2≤300 mmHg这一条件,但在SpO2/FiO2≤315这一条件下的人群就比较少。所以我们间接认为通过SpO2/FiO2诊断ARDS具有比较好的效能。此外,在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似乎以SpO2/FiO2为诊断参考,重度ARDS患者更多。所以,在新定义下,ARDS的诊断率增加并且重症比例增加。未来也会为临床治疗策略带来一些变化,能够较快地诊断ARDS,并采取更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包括指南推荐的治疗应用,如俯卧位通气、高PEEP、ECMO、肌松剂等。
图片
基于PaO2/FiO2SpO2/FiO2ARDS类别
图源:Intensive Care Med, 2024, 50(4):608-609.
在新定义下诊断出的这部分病情较重的ARDS患者是否确定为重度ARDS?下图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答这一问题。下图显示了两种分类方法组合下ARDS患者30天医院死亡率。例如,在图的右上角方格中,有50例患者同时根据PaO2/FiO2比值被分类为“无ARDS”,而根据SpO2/FiO2比值被分类为重度ARDS。在这50例患者中,有12例死亡,对应的死亡率为24%。尽管两种方式产生的ARDS严重程度分类不同,但死亡率很接近。说明两种方法分类是互补关系而不可以互相替代。事实上,新的ARDS全球定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希望以SpO2/FiO2替代PaO2/FiO2的。所以,这也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图片
图源:Intensive Care Med, 2024, 50(4):608-609.
ARDS新定义的提出是希望提高诊断效能,实施规范治疗。但针对不同的人群,新定义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对于基层医院或大部分医院应提高对ARDS的识别能力,不要漏诊,或者避免由于条件所限而不能诊断ARDS。但新定义对头部医院在ARDS诊疗方面的提升作用有限。我们诊断疾病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治疗。但ARDS定义的更新并没有在治疗方面予以更多的明确意见。2022年Lancet 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也曾提到,我们应该要提升ARDS的诊断效能,并且诊断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疗,因此该文章也列出了一些治疗的方向,例如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上皮细胞等,从各个角度切入ARDS治疗。

回归当前的临床现状,我们或许可以在两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第一方面,结合现有的一些信息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究ARDS发生的病因,以及我们所诊断的ARDD的病理生理机制。病理生理对于诊断非常重要。如果不关注ARDS真正的病理生理,仅仅是笼统地按照ARDS定义去诊断,其实无法在治疗方面获得更多益处。第二方面,可以借助人工智能(AI),利用AI分析数据,对于ARDS的诊断、治疗,以及亚型的判断,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启示。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阅览

[1] Bellani G, Laffey JG, Pham T, et al. Epidemiology, Patterns of Care, and Mortalit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50 Countries[J]. JAMA, 2016, 315(8):788-800. 
[2] Sakr Y, François B, Solé-Violan J, et al.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epidemiology, management, and outcome from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European intensive care units: a comparison of two large cohorts[J]. Crit Care, 2021, 25(1):87. 
[3] Gorman EA, O'Kane CM, McAuley D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adults: diagnosis, outcomes, long-term sequelae, and management[J]. Lancet, 2022, 400(10358):1157-1170.
[4] Rezoagli E, Fumagalli R, Bellani G. Defini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Ann Transl Med, 2017, 5(14):282. 
[5] Qian F, van den Boom W, See KC. The new global definition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sights from the MIMIC-IV database[J]. Intensive Care Med, 2024, 50(4):608-609. 
[6] Maddali MV, Churpek M, Pham T, et al. Validation and utility of ARDS subphenotypes identified by machine-learning models using clinical data: an observational, multicohort, retrospective analysis[J]. Lancet Respir Med, 2022, 10(4):367-377.


    作者介绍    

图片

刘嘉琳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老年科主任、老年ICU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重症监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重症呼吸组副组长, 上海市医院协会老年医疗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公卫学科带头人, 上海卫健委学科带头人, 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 2024年)、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20年)。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20-2025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