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艳,罗红,李柳村,纵单单,欧阳若芸,陈平
患者女性,37岁。因“咳嗽、咳痰、发热9天”急诊收入RICU。
体温最高39.5℃,伴少量黄白色痰。患者既往体健,起病前7天有家禽接触史。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患者严重呼吸窘迫,先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FiO2 100%);动脉血气分析示:pH 7.455,PaCO2 32.4 mmHg,PaO2 36.6 mmHg,立即予经口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
T 38.1℃,P 99次/分,R 25次/分,BP 99/52 mmHg(去甲肾上腺素泵入维持),镇静状态,双肺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
- 血常规:WBC 12.73×109/L,NEU% 87.9%,LYM 0.36×109/L。
- 动脉血气分析(机械通气):pH 7.39,PaCO2 30 mmHg,PaO2 74 mmHg,SaO2 95%,HCO3- 18.2 mmol/L。
- 感染指标:PCT 0.23 ng/ml,CRP 53.3 mg/L,ESR 17 mm/h。
- 肝功能指标:ALT 117.1 U/L,AST 380.5 U/L,TBIL 8.7 μmol/L,ALB 24.9 g/L。
- 肌酶:MB 1553.7 μg/L,LDH 1872.1 U/L,CK 3807.5 U/L,CK-MB 94.4 U/L,TnT 26.77 pg/ml。
- 胸部CT:右下肺磨玻璃影、实变影,考虑间质性肺炎(图1)。2天后复查胸部CT: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并可见多肺叶实变,考虑间质性肺炎(图2)。
图2 2天后胸部CT
入院后患者确诊为重症肺炎,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给予帕拉米韦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抗病毒治疗。针对社区细菌感染,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同时予以碱化尿液、护肝、营养支持、控制出入量、抗凝等对症治疗。
入院前3天予甲泼尼松龙40 mg qd静脉滴注。患者血糖波动在12.1~19.8 mmo/L,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考虑应激性高血糖,予胰岛素泵入控制血糖。
入院第2天患者体温正常,撤去升压药,成功纠正休克。经过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患者有所好转,呼吸机参数逐步降低,由APV-CMV模式过渡到SPONT模式。
入院第3天,予行自主呼吸试验(SBT),观察2小时,试验通过,患者呼吸浅快指数为95,但为减少后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仍予以拔管脱机,改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机后患者心率、血压、氧分压均较稳定,提示脱机成功。此时患者出现腹泻,为水样便,每日3~4次,予以蒙脱石散止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调节肠道菌群,并将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改为短肽型。大便培养示大量旸球菌,菌群失调。经上述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进一步改善,改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入院第6天夜间,患者再次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0℃,考虑肺部继发细菌感染,将莫西沙星改为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1天后患者仍发热,血培养示人葡萄球菌,苯唑西林耐药,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予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2天后患者体温正常。
入院第16天,患者肺部细菌感染较前好转,将美罗培南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
入院第18天,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H7N9病毒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予以解除隔离,停用帕拉米韦及万古霉素。胸部CT示,双肺广泛间质病变,符合H7N9病毒感染(图3)。
考虑患者存在肺间质纤维化,给予大剂量氨溴索及乙酰半胱氨酸抗氧化应激治疗。此时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增快(30~40次/分),心率增快(窦性心动过速120~130次/分),情绪焦虑,仍有间断腹泻;但体温正常,咳痰减少,胸片未见加重,经抗焦虑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因此考虑躯体疾病所致心率、呼吸频率增快。痰培养多次为近平念珠菌,大便培养多次见大量肠球菌及真菌,菌群失调。考虑患者存在真菌感染,予以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治疗3天后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下降,改为鼻导管吸氧。入院第27天,复查相关指标。①血常规:WBC 10.03×109/L,NEU% 78.7%,LYM 1.06×109/L;②动脉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3 L/min):pH 7.44,PaCO2 48 mmHg,PaO2 88 mmHg,SaO2 97%,HCO3- 35.7 mmol/L。③感染指标:PCT<0.1 ng/ml,CRP 5.82 mg/L,ESR 74 mm/h。④肝功能指标:ALT 29.8 U/L,AST 22.5 U/L,TBIL 5.7 μmol/L,ALB 38.9 g/L。⑤肌酶:MB 7.7 μg/L,LDH 283.1 U/L,CK 42.8 U/L,CK-MB 12.2 U/L,TnT<0.5 pg/ml。⑥D-二聚体0.7 μg/ml。入院第29天,患者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复查胸部CT示病变较前有所吸收(图4)。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同时结合唾液酸α-2, 3型受体和唾液酸α-2, 6型受体,较季节性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下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可持续复制。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是传染源,潜伏期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至10天。本例H7N9禽流感患者接触家禽后7天发病。患者有发热、咳、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发展非常迅速,9天出现重症肺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有升高,但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提示病毒感染后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患者出现ARDS、休克、腹泻、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高血糖以及横纹肌溶解,并继发细菌以及真菌感染。胸部CT检查提示患者病变最初主要累及右下叶(图1),但随着病情的迅速进展,肺段病灶逐渐融合、扩大,形成片状实变影,累及两肺的多个肺叶(图2);初期表现为小斑片状影,以磨玻璃样模糊影为主,随病情的进展,呈现大片状高密度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表现为片状病灶周围出现磨玻璃影,网格状改变等肺间质受累征象(图2);后期出现明显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图3和图4)。重症禽流感患者病死率高,早期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如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等,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可出现ARDS、休克及MODS。病理解剖发现,禽流感患者肺内常表现为急性弥漫肺泡损伤、肺泡间隔出血、弥漫性肺泡损伤后纤维化增生以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胞浆及胞核核蛋白沉积,随着病程延长,可见肺组织明显纤维化形成。除典型的呼吸道病变,全身各器官均可受累,表现为脾淋巴组织萎缩,骨髓嗜血细胞现象,肾小管变性、坏死以及肝细胞空泡变性等。本例患者予以帕拉米韦抗病毒治疗,18天后病毒核酸转阴。抗病毒治疗可降低病毒量及复制,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脏器损伤。目前联合治疗未见更多获益,以及多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同时使用存在拮抗的可能,故不推荐联合抗病毒治疗。人禽流感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ARDS,这就决定重症病例的治疗应采取呼吸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本例患者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氧合指数36.6 mmHg,在我院予以经口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间断采用侧卧位通气。入院第3天患者呼吸窘迫改善、休克纠正,予以脱机,改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积极脱机减少了后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治疗期间加强呼吸道管理,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气道压,有效改善肺的通/换气功能;严格控制出入量,补充白蛋白,并予以呋塞米适当利尿,以减轻肺水肿。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食物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机体对抗致氧消耗增多导致营养不良,全身免疫力下降、对呼吸中枢和外周驱动力降低、高代谢状态导致蛋白质、热量消耗等使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增多。本例患者肠内营养剂支持,并补充白蛋白,患者出现腹泻后及时改为鼻饲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并加强益生菌补充。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肠黏膜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完整、肠道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减少内毒素释放与细菌异位,降低肠源性感染,增加肠蠕动和消化功能。本例患者存在严重腹泻。考虑可能与病毒感染小肠黏膜后,使小肠绒毛细胞脱落,细胞结构破坏,肠道因水电解质转运失调,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渗透性腹泻,肠绒毛大量破坏,肠蠕动加快有关。其次,为治疗继发感染,使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使用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腹泻;另外,重症禽流感患者常需补充肠内营养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可增加肠道渗透压,加重腹泻。虽然大量体内/体外试验证明,糖皮质激素对多种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黏附分子、酶及受体的表达有明显拮抗作用,但对于是否用激素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目前仍存在争议,尚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所以对于本例患者,我们仅使用激素3天。重症禽流感患者常合并细菌、真菌感染。对于继发感染的防治,除积极留取各种体液培养,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抗菌药物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本例患者在起病初期,虽然病情危重,但考虑呼吸衰竭等症状均因病毒感染损伤所致,应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细菌感染处于次要位置,所以我们仅选用针对社区感染的莫西沙星进行治疗。经抗病毒治疗后,病毒量及复制虽有所减少,但肺泡、尿道上皮、肠道黏膜等屏障结构损伤严重,此时极易发生细菌及真菌继发感染,因此我们根据临床表现及体液培养,给予患者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另外,脏器功能支持,预防应激性溃疡、防止血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控制应激性高血糖、碱化尿液以防止横纹肌溶解导致肾功能损害、护肝降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对症治疗同样重要。感染控制,病情趋于稳定后,还应注重患者各项功能锻炼及康复。综上所述,提高对H7N9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的警惕性,早认识、早诊断、早期抗病毒治疗甚为重要。一旦并发呼吸衰竭、ARDS应及早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辅以营养支持,防治继发部细菌或真菌感染,保护主要脏器功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点评
本例患者的前期救治主要为原发病的治疗,即抗病毒及呼吸支持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及适时果断脱机尤为重要,可以降低继发感染概率及感染难治程度。本例患者的中后期治疗主要为防治继发感染、各脏器功能支持以及合并症处理。由此可见,重症禽流感患者的治疗属于多学科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