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登录
方式

为重症救治赋能

为患者康复加速

当前位置: 首页 呼吸e站 指南共识

指南解读丨ECMO适应证及禁忌证的把握

刘刚1,李绪言2,顾思超3 发布于2025-03-12 浏览 1573 收藏

作者:1,李绪言2,顾思超3

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体外循环中心1;10002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朝阳医院)2100029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3
通信作者:顾思超
Email:ggfgsc@163.com
出版日期:2025-01
图片

随着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在临床中应用的不断增加,其表现出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挽救危重症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操作规范(2024年版)》,为临床的操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通过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当前ECMO在我国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但全国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开展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大差异。而ECMO支持是一项非常耗费资源和精力的人工心肺支持手段,因此明确其适应证和禁忌证非常重要。本文将由参与本操作规范指定编者,解读ECMO适应证及禁忌证的把握。主要参考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ELSO)指南意见制定,具体解读如下。



一、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一)适应证解读

1. 在最优的机械通气条件下[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0.8,潮气量6ml/kg预期体质量(predicted body weight,PBW),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10 cmH2O,1 cmH2O=0.098 kPa],联合如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肺复张、俯卧位通气等其他治疗手段仍效果不佳,氧合指数(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PaO2/FiO2)<80 mmHg(1 mmHg=0.133 kPa)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患者。PaO2/FiO2<80 mmHg,表明病情严重且难以通过常规机械通气手段纠正低氧血症,俯卧位通气和肺复张等措施虽然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氧合,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有限且有进一步加重肺损伤的风险,此时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V-ECMO)成为重要的支持手段。虽然既往曾使用过PaO2/FiO2<100 mmHg作为VV-ECMO的适应证,但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增加,PaO2/FiO2<80 mmHg得到更多临床医师的认同。

2. 尽管进行了优化的传统机械通气(呼吸频率35次/min,气道平台压≤30 cmH2O),但仍有高碳酸血症(pH<7.25)的呼吸衰竭患者。部分患者因本身通气功能差,或严重低氧血症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出现高碳酸血症,均无法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而获得缓解,此时VV-ECMO可提供充分的二氧化碳清除功能,降低通气负荷,纠正高碳酸血症,避免呼吸性酸中毒进一步加重导致内环境紊乱。

3. VV-ECMO作为肺移植或肺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的桥接呼吸支持。部分呼吸衰竭患者在等待肺移植过程中采用传统呼吸支持方式已无法有效维持生命体征,此时VV-ECMO可起到桥接作用,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移植成功率。部分患者肺移植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此时采用较高的呼吸机支持条件将进一步加重肺损伤,VV-ECMO可保证全身较好的氧合状态,为肺功能的恢复创造时机。但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共病情况以及手术风险。

4. 适应证的疾病种类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病毒/细菌性肺炎和吸入肺炎),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弥漫性肺泡出血或肺出血等及肺移植围手术期(如:原发性肺移植物功能不全和移植桥接)。ECMO作为一种脏器支持治疗手段,对原发病本身没有直接治疗作用;需综合判断原发病的潜在可逆性,同时应综合考虑所在医院及地区对这种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这是决定是否行ECMO治疗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

(二)禁忌证解读

原则上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如下内容,但ECMO团队的经验、家属的意见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也应充分考虑:

1. 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高龄往往作为一个独立因素与ECMO的成功率及病死率相关。既往相关数据提示>65岁患者实施ECMO病死率明显增加,因此曾以年龄>65岁作为相对禁忌证。随着近年成人健康状态及平均寿命的不断增高,65岁已不再作为禁忌证,应以患者的实际健康程度及基础疾病作为依据。

2. 合并症与并发症:在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全身各组织脏器均面临低氧血症及(或)高碳酸血症的打击,相比较普通患者将扩大其合并症(如严重免疫抑制状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及并发症(如多个脏器严重功能不全)的严重后果,大大增加治疗的难度,从而显著降低ECMO的成功率。

3. VV-ECMO前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过长表明原发病处理较为困难,或者合并有严重气压伤、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提示存在原发病不可逆或并发症无法控制等情况,即使应用VV-ECMO,也无法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VV-ECMO的成功率。因此高通气支持水平(气道平台压>30 cmH2O,FiO2>0.9)应用>7 d的患者行VV-ECMO需谨慎。

4. 有抗凝禁忌:虽然目前ECMO设备均含有抗凝涂层,可短期不应用全身抗凝治疗,但时间仍不宜过长(不建议超过48h)。如果患者存在抗凝的禁忌或相对禁忌,将使患者长期无法应用抗凝治疗,造成全身凝血因子、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大量消耗,从而引起凝血功能紊乱,在低氧血症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增加脏器出血风险。尤其在我国目前血液制品供给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长期无法使用抗凝治疗势必影响患者治疗结局。

5. 社会-经济因素:ECMO的治疗成本较昂贵,并发症较多,因此需要患者家属充分理解治疗的意义、费用及整个过程的困难程度,取得其积极配合,方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率,以避免半途而废,或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6. 管理经验与团队建设:一个完整的ECMO团队需包括呼吸、重症医学、心血管、外科、超声科、输血科等多个学科的配合,并且能及时到位;而ECMO的管理涉及全身各个脏器系统,要求相关人员在呼吸、循环、血液、营养、感染等各个领域均有丰富的经验。

  对于成人呼吸衰竭患者,ECMO呼吸支持(VV-ECMO)应在病情进展时尽早实施。但关于其启动时机仍存在争议,需充分评估并确保已尝试最优化的机械通气策略(包括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肺复张、俯卧位通气等),需深入了解患者的呼吸生理、病理生理、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人机协调性及心肺交互作用等详细情况。当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持续恶化,且患者病情有潜在可逆性或存在可供移植的肺源时,应全面评估ECMO上机的并发症风险及相关的社会风险,如经济问题和伦理问题等。一旦符合上机条件,应立即启用ECMO。


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一)适应证解读

适应证: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单纯右心衰竭;心血管外科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支持;高危介入和经导管手术的术中支持;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感染和非感染相关心肌疾病;其他病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等。

1. 从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开始应用到目前,其主要适应证从心脏外科术后的心肌顿抑逐渐转变为心血管手术围术期支持(如:心脏移植或心室辅助装置过渡、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相关并发症、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严重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等),当前更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和/或心搏骤停。近几年一些发生循环不稳定状况可能性较高的心脏手术支持中ECMO 的预防性应用也在快速增加,如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等。

2. 对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心源性休克,病情可逆是一项重要前提,VA-ECMO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感染和非感染相关心肌疾病(如COVID-19感染),急性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其他病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如:严重不稳定心律失常、低体温、心脏毒性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Takotsubo综合征、妊娠相关心力衰竭、创伤、中毒等)等病因可逆的循环衰竭(或伴有呼吸衰竭)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救治作用。如心脏功能无法恢复,还可由 VA-ECMO桥接至心脏移植。

(二)禁忌证解读

原则上同VV-ECMO类似,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严重不可逆的除心脏外的器官衰竭,如严重缺氧性脑损害或转移性肿瘤;不考虑移植或植入长期心室辅助装置的不可逆心脏衰竭;有抗凝禁忌;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血管病变限制通路的建立。

1. 严重不可逆的除心脏外的器官衰竭,如严重缺氧性脑损害或转移性肿瘤,此时应用ECMO已无法改变治疗结局。但对于肿瘤患者是否应用ECMO仍有一定的争议,若患者肿瘤情况相对稳定或可控,而此次发病的病因为可逆性因素,此时仍可考虑应用ECMO进行治疗。

2. 不考虑移植或植入长期心室辅助装置的不可逆心脏衰竭等,此类患者的病情评估尤为重要。ECMO的作用仅限于在短期内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而对于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抗凝禁忌、血管病变限制通路的建立则均和ECMO的固有特性有关,在这些情况下建立VA-ECMO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但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可通过监测和治疗手段的改进与提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以上情况未列为绝对禁忌证。

既往对于术前存在A型或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可能因ECMO置管操作导致新的动脉夹层形成,ECMO运行后的动脉血流亦可能导致夹层的进展,因此认为主动脉夹层是VA-ECMO禁忌证。近年来随着ECMO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优化,ECMO置管操作在经超声、放射线等方法的辅助下并发症越来越少,因此在有经验的中心,术前和术后的主动脉夹层已不再是VA-ECMO的绝对禁忌证。

VA-ECMO患者常因左心力衰竭(和或右心力衰竭)而建立ECMO支持,而VA-ECMO运行后往往因血压的上升导致左心后负荷增加,此时如伴有主动脉瓣的大量反流,则左心室前后负荷均增加,从而导致左心膨胀及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因此以往认为,主动脉瓣大量反流患者不应建立VA-ECMO。随着对左心膨胀认识的提升及左心室减压方法的逐渐扩展,对于有有效左心室减压方法或循环状态相对可控的主动脉反流患者,VA-ECMO可以用于对其的辅助,如ECMO 联合Impella的支持,高危TAVR患者的术中支持等。


三、体外心肺复苏

表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环境条件、疾病进展和治疗干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治疗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时,评估呼吸力学的异质性,即不同区域或不同时间点呼吸力学特性的差异对于指导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ARDS开展这
国内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的开展越来越多,但是不同中心患者出院存活率差异较大,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因素:患者的基础情况、是否有第一时间的有效传统心肺复苏(无灌注时间)、开始心肺复苏到开始有效ECMO辅助的间隔时间(低灌注时间)等。因此,需要把控好 ECPR 时机与适应证、禁忌证,并不断提升快速安全建立ECPR的效率。
(一)适应证解读
适应证:年龄<70周岁;心搏骤停发生时有目击者,且立刻进行有效的传统心肺复苏;心搏骤停的病因可逆;传统心肺复苏进行20min仍未ROSC或循环不稳定;心搏骤停患者作为器官捐献的供体或即将接受器官移植的受体。
1. 总体来说,对于ECPR患者的入选,ELSO指南中推荐ECPR纳入标准包括年龄、目击心搏骤停/旁观者CPR、初始心律、基础疾病和之前的低流量(ECPR前CPR)持续时间。年龄较小、初始心律可电击复律、ECPR前CPR持续时间较短、无合并症以及有目击者的心脏停搏均与生存率提高相关。
2. 年龄因素:ELSO建议年龄<70岁,无灌注时间<5min或低灌注时间<60min为纳入标准。Spacek等的在其综述中表明,年龄显著影响ECPR结果,在年龄>70或>75岁的患者中,生存率显著低于年龄较小的患者。但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数字年龄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生理状态。因此对于心搏骤停患者,经评估后若患者具有较好脏器功能、良好神经功能预后,可放宽年龄限制。
3. 由于神经系统和心脏对于缺血缺氧的不耐受,心搏骤停发生时有目击者,并有旁观者在心搏骤停发生后5 min内进行有效的传统心肺复苏对于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导致心搏骤停的病因可逆,则意味着后续可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有效治疗。一项院外心搏骤停ECRP的研究显示,随着传统心肺复苏按压时间的延长,患者存活且神经系统功能良好的比例快速下降,超过30min后,患者存活率极低。而ECPR团队亦需要反应时间,因此建议传统心肺复苏进行10~15min仍然失败后考虑ECPR,20min无自主循环恢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出现自主循环恢复但自主心律不能维持等情况下应迅速启动ECPR。此外,心搏骤停患者可作为器官捐献的供体或即将接受器官移植的受体,快速建立ECMO可迅速改善脏器的缺血缺氧状态,保护器官功能,因此这两种情形也适用ECPR。
(二)禁忌证解读
绝对禁忌证包括:心搏骤停前意识状态严重受损;多脏器功能障碍;无法控制的创伤性;左心室血栓;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相对禁忌证包括:主动脉夹层伴心包积液;严重的周围动脉疾病;心搏骤停时间已超过60 min;抗凝禁忌。
1. 和常规VA-ECMO相似,病情不可逆的状况为ECPR禁忌,同时因ECPR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常规VA-ECMO,因此将包括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多器官功能障碍、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心室内血栓形成、主动脉瓣大量反流等均列为绝对禁忌证。其中心室内血栓形成往往来源于患者心脏内血流的淤滞,即较长一段时间的心脏无有效射血,全身脏器缺血缺氧严重。ECPR患者心脏功能受损往往更为严重,主动脉瓣大量反流不仅会导致常规CPR效率的下降,且心脏不能恢复自主节律或形成有效射血时将导致左心室前后负荷增加从而导致左心膨胀及一系列相关并发症。而左心膨胀导致心脏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当前大部分开展ECMO的中心都不能对此类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因此将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列为绝对禁忌证。
2. 严重的周围动脉疾病、有抗凝禁忌则限制了ECMO的建立和运行。主动脉夹层伴心包积液、心搏骤停时间已超过60min则可能预示患者ECPR前可能已经存在较为严重的脏器功能损害,此时实施ECPR患者受益有限,列为相对禁忌。
3.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和级别的ECMO中心开展的质量参差不齐,在一些治疗手段更先进、经验更丰富的中心,可以适当放宽禁忌证。在一些移植中心,VA-ECMO或ECPR还可以用于DBD或DCD供体器官的维护,亦可忽略一些禁忌证。以上适应证及禁忌证主要基于当前的临床实践和证据,未来在获得更多的高质量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后,适应证和禁忌证将再做相应更新。
   综上,ECMO的临床实施目前仍是一项高成本、高风险的临床技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的把握至关重要。而在应用ECMO之前,作为各个ECMO中心也应评估前期治疗手段是否已经充分,例如:肺复张、俯卧位、机械通气参数设置、血管活性药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是否已充分应用,若以上常规操作未有效实施而盲目开展ECMO,将极大地耗费科室人力成本、家属治疗成本,且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在每一例ECMO的实施前,应由科室核心小组共同决策此例患者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最大程度地合理化应用ECMO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略

声明:

转载的文章仅用于学术信息传播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20-2025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