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作者:谢思敏,葛晓,冯耘,时国朝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摘要】 尽管气管切开术在临床上已开展多年,但其适应证、手术方式和术后管理等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争议。医生在为患者做气管切开的决策前需要权衡获益和风险。此外,气管切开后合理的管理有助于显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合理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气管切开术适应证
气管切开术是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最常用的外科手术之一,气管切开术患者对呼吸机、ICU、医院和出院后康复护理的要求很高,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实施该手术的患者获益、风险和带管时间以及手术方法等问题,严格掌握气管切开术的指征和时机。
二、气管切开术的方式
气管切开术包括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和挽救危及生命的环甲膜气管切开术。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是根据标准的手术原则在手术室进行的开放式气管切开术。1985年,Ciaglia提出了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术(PDT)。PDT可以在床旁操作,避免了将危重患者运送到手术室的不便和风险以及资源的浪费,其成本和收费通常大大低于气管切开术的费用。因此,PDT通常完成得更快、更便捷、出血量更少,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目前PDT应被认为是气管造口术的首选技术,但颈椎不稳定、颈椎前部感染、颈部已接受手术或放疗、难以识别解剖标志(例如肥胖、颈短、甲状腺肥大)或颈椎僵硬是经皮气管切开术的相对禁忌证。此外,PDT是一种选择性手术,不应用于建立紧急气道。环甲膜切开术较少实施,但可能是挽救失败气道患者生命的最后手段。
三、气管切开患者术后管理
为了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并且降低护理成本,对气管切开术患者进行有效和高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为满足重症监护安全的要求,气管切开患者的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气管切开口监测、通气参数监测、特定局部护理、气管切开套管的护理及其性质和频率等。2018年法国重症气管切开术指南建议将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管理分为以下几部分[2]:
表1 法国重症气管切开指南——气管切开术后管理专家建议
四、气管切开套管的更换
1. 气管切开套管更换的指征[6]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专业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中青年肺康复专业学组, 中国康复医学会危重症康复学组. 气管切开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治疗推荐意见[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 46(10):965-976.
[2] TROUILLET J L, COLLANGE O, BELAFIA F, et al. Tracheotom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guidelines from a French expert panel[J]. Ann Intensive Care, 2018, 8(1):37.
[3] TERRAGNI P P, ANTONELLI M, FUMAGALLI R, et al. Early vs late tracheotomy for prevention of pneumonia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 ICU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10, 303(15):1483-1489.
[4] YOUNG D, HARRISON D A, CUTHBERTSON B H, et al. Effect of early vs late tracheostomy placement on survival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TracMan randomized trial[J]. JAMA, 2013, 309(20):2121-2129.
[5] 《成人气管切开拔管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心肺康复学组, 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 成人气管切开拔管中国专家共识(上)[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3, 45(6):481-487.
[6] WHITE A C, KHER S, O'CONNOR H H. When to change a tracheostomy tube[J]. Respir Care, 2010, 55(8):1069-1075.
[7] DE LEYN P, BEDERT L, DELCROIX M, et al. Tracheotomy: clinical review and guidelines [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7, 32(3):412-421.
[8] BODENHAM A B D, BONNER S, BRANCH F, et al. Standards for the care of adult patients with a temporary tracheostomy;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J]. Intensive Care Society, 2014.
[9] MITCHELL R B, HUSSEY H M, SETZEN G, et al. Clinical consensus statement: tracheostomy care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3, 148(1):6-20.
[10] ENGELS P T, BAGSHAW S M, MEIER M, et al. Tracheostomy: from insertion to decannulation [J]. Can J Surg, 2009, 52(5):427-433.
[11] MIRZA S, CAMERON D S. The tracheostomy tube change: a review of techniques[J]. Hosp Med, 2001, 62(3):158-163.
[12] PATIñO M A, TRUONG D T, TRUONG A, et al. Do Not Burn Your Airway Bridge: A Technique to Safely Exchange a Tracheostomy Tube for a Tracheal Tube[J]. A A Case Rep, 2016, 7(7):155-157.
作者简介
谢思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呼吸治疗师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呼吸治疗组(筹)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会员
上海呼吸治疗联盟成员
上海新冠肺炎援公卫医疗队队员
葛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呼吸治疗师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呼吸治疗系
主攻方向为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气道管理,呼吸康复、床边重症超声、床边气管镜等
冯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重症学组副组长
曾荣获上海市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优秀专科医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九龙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奖”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第一完成人获得专利2项,参与编写专著3部
时国朝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兼烟草病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申康中心重点课题多项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