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登录
方式

为重症救治赋能

为患者康复加速

当前位置:首页 脏器支持 高流量

经鼻高流量鼻导管雾化给药的临床应用进展

李洁1,陈一冰2 1. 美国Rush大学呼吸治疗系;2.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发布于2022-05-15 浏览 4553 收藏

作者:李洁1,陈一冰2

单位:1. 美国Rush大学呼吸治疗系;2.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图片

已经有不少临床研究证实,经鼻高流量high-flow nasal canula,HFNC在改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和避免气管插管方面具有切实的临床疗效。但在HFNC治疗期间,呼吸道疾病可能需要使用雾化药物治疗,如支气管痉挛患者需要雾化吸入沙丁胺醇,肺动脉高压患者需要吸入依前列环素等。另外,HFNC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依从性,尤其是对儿童和需要长时间雾化治疗的患者,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相关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本文针对HFNC雾化方式的选择雾化时HFNC流量的调节雾化装置的放置位置等外部因素对雾化药物沉积率的影响,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对于传统的喷射雾化和面罩吸入雾化方式等,HFNC雾化更符合经鼻呼吸的特点,且雾化气体温度更接近体温,同时不影响进食水和讲话,舒适性高,因此更易被儿童患者接受。根据一项全球ICU医护人员在HFNC使用期间的雾化方式选择调查结果显示:28%的受访者会选择小容量喷射雾化器(Jet Nebulizer,JN)(图1A),40%的受访者会选择震动筛孔雾化装置(vibrating mesh nebulizer,VMN)放置于HFNC管路中(图1B)[1]。在儿童和成人人群中进行的体外和体内显像扫描研究表明,使用HFNC通过VMN输送的吸入剂量是使用JN的2~3倍[2,3]。这一发现可以用VMN的残留量很少或没有,而JN的残留量为0.5~1.5 ml来解释,JN的残留量导致了至少25%~50%的剂量浪费。与电力驱动的VMN不同,JN由压缩气源驱动以生成气溶胶,通常最小气体流量为6 L/min,这意味着一旦JN与HFNC联合使用,HFNC总气体流量将超过6 L/min。这就限制了其在儿童中的使用,尤其是那些HFNC气体流量不能高于6 L/min的婴幼儿[4]。此外,混合到HFNC系统中的驱动气体会改变输送给患者的HFNC中吸氧浓度(FiO2)的比例,因此对于FiO2有严格要求的患者(如COPD患者或儿童),JN不能放置于HFNC中使用。因此,VMN更适合经鼻肺气雾剂输送,尤其是儿童[5]

图片

1  雾化方式

注:A小容量雾化器/喷射雾化器SVN/JN);B震动筛孔雾化器VMN);C高流量+震动筛孔雾化器装置HFNC+VMN)。

雾化药物的气道沉积率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雾化方式对药物的气道沉积影响不同。而关于HFNC期间的雾化效果,流速的调节或成为影响药物沉积的关键因素。有体外研究文献报道,使用VMN通过HFNC输送雾化药物(图1C),在常规流量设置下,能达到与常规雾化吸入装置相比类似的肺内沉积量[6,7]。然而,当使用HFNC的同时再使用常规雾化吸入装置,肺内沉积量远低于使用HFNC雾化吸入或撤离HFNC后单独使用常规雾化装置[7,8],这可能是因为高流量气体以高于吸气的速率持续进入鼻腔,将气溶胶从气道中冲走。因此,临床上不能采用在HFNC使用同时应用常规雾化装置(图2)。研究报道,使用VMN在平静呼吸期间通过HFNC输送气雾剂时,无论体外还是体内,HFNC流量与患者吸气峰流量的比例与气溶胶的肺内沉积量密切相关[9-11]。当气体流量设置为患者吸气流量的50%左右时,发现吸入剂量效应达到峰值。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当HFNC的流量设置为患者平静呼吸时吸气峰流量的50%时,患者对吸入沙丁胺醇的舒张效应最佳[12]。因此,在经HFNC雾化吸入药物时,应同时考虑根据患者吸气峰流量实时调节HFNC流量。


图片图片

2  HFNC使用同时不能应用常规雾化装置


类似于有创通气时的雾化装置放置对气溶胶输送效率的影响,在经HFNC雾化吸入时,雾化装置的位置对雾化效果仍有影响。通常来说,雾化器可以放置于靠近患者(图3)或靠近湿化罐的位置。体外研究报道称,将VMN放置在湿化罐入口位置时,气溶胶沉积量将大于将雾化器放置在靠近患者的位置,因为管路和湿化罐可以作为产生的气溶胶的储存器,因此VMN是持续产生气溶胶的,如果不能储存,将导致呼气相气溶胶的浪费[13,14]。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在气体流量极低[≤0.25 L/(kg·min)]的婴儿中,雾化器放置在离患者较近处将更有效[15]


图片

 VMN放置于靠近患者的位置


此外,患者使用经HFNC雾化的呼吸形式,如张口呼吸或闭口呼吸,也对吸入药物的剂量有影响,且这还与吸入气体和流量设置有关。Réminiac及其同事[14]报道,在使用HFNC经鼻气雾剂输送过程中,当气流设置为高于患者的吸气流量时,张口呼吸与闭口呼吸相比减少了吸入剂量。Li等[15]在其最近的儿科体外模型研究中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有意思的是,当气流低于患者的吸气峰流量时,张口呼吸导致的吸入剂量高于闭口呼吸。其可能的机制是,在通过口腔呼气时,鼻腔收集的低气体流量下气溶胶持续累积,并在下一次吸气时被吸入。相比之下,较高的气体流量会将气雾剂从鼻咽冲洗出来,从而减少下一次吸入时的药物量。

 

鉴于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即通过接触、飞沫和空气传播,有人担心HFNC的高流速会增加患者感染的生物气溶胶的传播风险[16]。但多项证据已经表明,HFNC并不会增加房间内气溶胶的浓度,而且当患者在使用HFNC时佩戴外科口罩能有效降低气溶胶浓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HFNC期间的传播风险[17]。在经HFNC进行雾化吸入时,患者配戴外科口罩也能明显降低房间内气溶胶的浓度(图4)

图片

 在使用HFNC同时佩戴外科口罩


综上,在成人和儿童患者的研究均发现与传统雾化吸入相比,经HFNC雾化吸入能达到相似的临床疗效。由于其舒适性,经鼻雾化吸入给药尤其适合婴幼儿等对冷气溶胶敏感的患者以及需要长时间持续吸入雾化药物的患者。相比于喷射雾化器或定量雾化器,振动筛网雾化器的气溶胶沉积量更多,尤其是放置在HFNC加湿器的入口处。当HFNC气体流速时设置低于患者吸气流量,气溶胶沉积高将于HFNC气体流速设置超过患者吸气流速时的气溶胶沉积;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在经鼻气雾剂输送过程中进行HFNC气体流量滴定。另外,患者在使用HFNC的同时佩戴外科口罩,可能会减少气溶胶的扩散。


参考文献

[1] Li J, Tu M, Yang L, et al. Worldwide clinical practice of high-flow nasalcannula and concomitant aerosol therapy in critical care practice[J]. Respir Care, 2021, 66(9):1416-1424.
[2] Ari A. Effect of nebulizer type, delivery interface, and flow rate on aerosol drug delivery to spontaneously breathing pediatric and infant lung models[J]. Pediatr Pulmonol, 2019, 54(11):1735-1741.
[3] Dugernier J, Hesse M, Jumetz T, et al. Aerosol delivery with two nebulizers through high-flow nasal cannula: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study[J].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7, 30(5):349-358.
[4] Li J, Fink J B, MacLoughlin R, et al. A narrative review on trans-nasal pulmonary aerosol delivery[J]. Crit Care, 2020, 24(1):506.
[5] Miller A G, Gentle M A, Tyler L M, et al. High-flow nasal cannula in pediatric patients: A survey of clinical practice[J]. Respir Care, 2018, 63(7):894-899.
[6Li J, Wu W, Fink J B. In vitro comparison of unit dose vs infusion pump administration of albuterol via high-flow nasal cannula in toddlers[J]. Pediatr Pulmonol, 2020, 55(2):322-329.
[7] Bennett G, Joyce M, Fernandez E F, et al. Comparison of aerosol delivery across combinations of drug delivery interfaces with and without concurrent high-flow nasal therapy[J]. Intensive Care Med Exp, 2019, 7(1):20.
[8] Alalwan M A, Fink J B, Ari A. In vitro evaluation of aerosol drug delivery with and without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in children[J]. Pediatr Pulmonol, 2019, 54(12):1968-1973.
[9] .Li J, Gong L, Ari A, et al. Decrease the flow setting to improve trans-nasal pulmonary aerosol delivery via "high-flow nasal cannula" to infants and toddlers[J]. Pediatr Pulmonol, 2019, 54(6):914-921.  
[10] Dailey P A, Harwood R, Walsh K, et al. Aerosol delivery through adult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with heliox and oxygen[J]. Respir Care, 2017, 62(9):1186-1192.
[11] Li J, Gong L, Fink J B. The ratio of nasal cannula gas flow to patient inspiratory flow on trans-nasal pulmonary aerosol delivery for adults: An in vitro study[J]. Pharmaceutics, 2019, 11(5):225
[12] Li J, Chen Y, Ehrmann S, et al. Bronchodilator Delivery via High-Flow Nasal Cannul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Gas Flows[J]. Pharmaceutics, 2021, 13(10):1655.
[13] Sunbul F S, Fink J B, Harwood R, et al. Comparison of hfnc, bubble cpap and sipap on aerosol delivery in neonates: An in-vitro study[J]. Pediatr Pulmonol, 2015, 50(11):1099-1106.
[14] Réminiac F, Vec[4]ellio L, Heuze-Vourc'h N, et al. Aerosol therapy in adults receiving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J].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6, 29(2):134-141.
[15] Li J, Gong L, Ari A, et al. Decrease the flow setting to improve trans-nasal pulmonary aerosol delivery via "high-flow nasal cannula" to infants and toddlers[J]. Pediatr Pulmonol, 2019, 54(6):914-921.
[16] Li J, Fink J B, Ehrmann S. High-flow nasal cannula for COVID-19 patients: low risk of bio-aerosol dispersion[J]. Eur Respir J, 2020, 55(5):2000892.
[17Li J, Fink J B, Elshafei A A, et al. Placing a mask on COVID-19 patients during high-flow nasal cannula therapy reduces aerosol particle dispersion[J]. ERJ Open Res, 2021, 7(1):00519-2020.


作者简介



图片


李洁

美国芝加哥Rush大学


  • 美国芝加哥Rush大学博士(PhD)

  • Rush大学呼吸治疗系副教授

  • 美国呼吸治疗学会(AARC)学术期刊Respiratory Care专栏编辑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委员

  • WHO呼吸治疗专家顾问团成员

  • 在呼吸治疗专业从业18年,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流量氧疗,雾化吸入治疗以及机械通气

  • 目前已在该领域发表SCI论文65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56篇),包括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AJRCCM, ERJCritical CareChestBJAAnnals of Intensive Care等专业杂志

  • 担任20余本SCI期刊审稿专家

  • 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8篇,参与编写专著8部,其中作为副主编编写首部《呼吸治疗教程》拥有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图片

陈一冰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主管技师,医学硕士

  • 就职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呼吸治疗师

  • 研究方向:呼吸生理与睡眠呼吸障碍

  • 长期从事肺功能及睡眠监测,睡眠呼吸疾病的诊疗工作等

  • 发表SCI一作/共一论文5篇,影响因子累计20.66,中文论著/综述一作6篇

  • 主持院内课题1项,参与多项军队及省部级课题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呼吸相关职业发展委员会呼吸治疗组委员

  • 中国老年医学会睡眠科学与技术分会常委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专委会智能呼吸装备组委员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20-2024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