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登录
方式

为重症救治赋能

为患者康复加速

当前位置:首页 脏器支持 有创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和膈肌保护通气策略

刘嘉璐,李爱民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于2022-07-13 浏览 4074 收藏

作者:刘嘉璐,李爱民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图片

ARDS的定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肺部急性炎性反应,以炎性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肺顺应性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目前ARDS定义仍采用2012版柏林标准:根据患者的缺氧程度,ARDS分为轻度(200 mmHg<PaO2/FiO2≤300 mmHg)、中度(100 mmHg<PaO2/FiO≤200 mmHg)、重度(PaO2/FiO2≤100 mmHg)。


图片


病理生理学改变

ARDS病理生理特征为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功能受损,使呼吸膜通透性增高,肺泡被蛋白质性液体和细胞浸润占据,最终导致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下降和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由于富含细胞和蛋白的肺水肿液增加及表面活性物质失活,常导致重力依赖性肺不张。因此,ARDS患者具有正常通气功能的肺泡仅占肺泡总数的20%~30%,ARDS患者的肺又称为“婴儿肺”。其次,肺的顺应性较正常肺组织明显下降,仅有正常肺组织的1/4~1/3。

图片

ARDS肺损伤和膈肌损伤分类与机制


有创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氧合,但机械通气本身可能对肺和膈肌造成损伤。肺损伤是由过度的机械应力和应变所介导,而膈肌因低呼吸努力和过度努力而出现膈肌萎缩和损伤,其具体损伤机制及损伤分类如下(图1)

 

图片


1  机械通气过程中肺和膈肌损伤的机制


图片

肺和膈肌保护性通气策略


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目的是使呼吸肌得到休息,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同时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有害影响。保护肺免受医源性损伤已成为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优先注意事项。机械通气对膈肌的医源性损伤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提出,但目前在机械通气期间如何保护膈肌尚无确切方法。如何通过最佳方式来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从而达到同时保护肺和膈肌的目的,这种方法被称为肺和膈肌保护性通气策略(图2)。保护性通气策略强调优化患者呼吸努力来避免肺和膈肌的损伤,同时要保证呼吸相关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内。当肺保护和膈肌保护发生冲突时,肺保护必须优先于膈肌保护。该策略的目标是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提高生存率,加快患者恢复,并防止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致残。


图片


2  肺和膈肌保护性通气策略


肺和膈肌保护性通气策略目标
肺和膈肌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通气目标如下(图3)


(1)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通气目标与肺保护性通气相一致:pH 7.20~7.25,PaO2 55~80 mmHg,SpO88%~95%。


(2)基于肺保护目标进行设置,即依据预测体重的6~8 ml/kg设置VT,气道平台压力小于30 cmH2O。静态跨肺驱动压摆动控制在12 cmH2O以内。


(3)通过保持适度的吸气努力来保护膈肌,同时避免过度吸气做功:最佳吸气努力的控制目标与健康人平静呼吸时类似(呼吸压力控制在5~10 cmH2O),保持呼气周期同步。患者的吸气努力可通过吸气压力和流量、改变通气模式或改变镇静剂的类型和剂量等多种方式调节。


(4)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肺不张:主要通过PEEP滴定维持肺复张。合理的PEEP滴定策略必须考虑几个关键的机械因素,即右心室功能、危重病期间压力-容积曲线的右移,以及患者之间肺可复张性的巨大差异。目前广泛应用的PEEP滴定方案有PEEP-FiO2表格法、最佳氧合/顺应性法、压力-容积曲线法、应力指数法、食道测压法、影像学法、最小二氧化碳梯度。但哪一种PEEP设置方式较为合理,目前尚无定论。PEEP在自主呼吸情况下促进肺和膈肌的保护,高PEEP可通过减弱呼气制动现象来降低偏心负荷,导致隔膜损伤的风险。当PEEP降低时,可能会损害膈肌长度-张力关系。如果高PEEP机械通气时间较长,膈肌活动减弱,膈肌会出现萎缩,可能会引起困难撤机。因此,建议对于轻度ARDS患者,应避免使用高水平PEEP治疗,对于中重度ARDS患者,推荐高PEEP(一般指15±4 cmH2O)治疗,以减少患者自主呼吸努力。


image.png

3  肺和膈肌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通气目标


潮气量的设置

ARDS患者标准的机械通气方式为小潮气量通气,目前建议依据预测体重的4~6 ml/kg设置VT。然而,由于ARDS患者肺部病变的不均一性,该潮气量设置方案可能会导致充气肺容量差异显著。因此,出现了较小潮气量通气更为合理的其他VT设置方案。


(1)依据驱动压设置VT:床旁驱动压定义为气道吸气平台压与呼气末正压的差值,它是由VT与呼吸系统顺应性(CRS)的比值决定的。而CRS与参与肺通气的肺容量大小直接相关,所以驱动压间接反映了VT的大小与充气肺容量的关系。一项对2365例使用肺保护通气策略的ARDS患者进行死亡率预测因素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在可调节机械通气参数(VT、Pplat、PEEP、RR和DP)中,驱动压是死亡率的最强预测因子。在恒定驱动压下,VT、PEEP和Pplat的变化并不能改变死亡率。此外,研究表明驱动压<14 cmH2O时,住院患者的相对死亡风险有所降低。这提示临床医师可降低VT直至驱动压<14 cmH2O。使用驱动压作为安全限制来设置VT可避免严重的肺损伤。然而,使用驱动压设置VT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平台压受胸壁的影响。在相同的驱动压下,与胸壁正常的患者相比,胸壁僵硬患者其肺部过度膨胀的可能性较小,可能影响机械通气效果。


(2)依据跨肺压差(PL)设置VT:在吸气相结束时,PL代表呼吸周期中的最高的压力水平,它是由PEEP和相对于充气肺容积的VT的大小决定。因此,PL可作为潜在的肺过度膨胀所致肺损伤的标志。临床推荐ARDS患者吸气末跨肺压上限为15 cmH2O。但未来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精确的PL测量方法及界限值目标。


(3)依据功能残气量设置VT: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肺损伤主要与动态应变有关。与基于理想体重(PBW)设置VT相比,以减少动态应变为原则的VT个体化设置是减少应变所致肺损伤更为直接有效的方案。可通过有氮稀释法、氮冲洗法和体容描记法等方法测量功能残气量,但这些技术对危重症患者而言实施较为困难,这也限制了该项技术在ARDS患者中的应用。


(4)依据电阻抗断层成像(EIT)设置VT:EIT是一种可在床旁实时监测肺容量变化的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EIT可监测肺部的区域顺应性、通气情况、肺异质性情况及评估PEEP滴定期间呼气末肺容量的变化。因此,EIT可通过确定最佳PEEP值来调整呼吸机通气参数的设置,以获得最佳的肺顺应性。随着EIT在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该技术未来有望成为个体化通气治疗的标准监测方法,并在机械通气期间提高通气治疗的安全性。

 

开放肺通气策略

开放肺通气策略指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短暂地给予明显高于常规水平的气道及肺泡内正压,以增加跨肺压,从而开放无通气或通气不足的肺泡并在整个呼吸周期保持肺复张状态。肺复张可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但并不适用于所有ARDS患者,因为肺复张可能使已经复张的肺泡过度膨胀,反而导致VILI的发生及发展。因此,临床实践中实施肺复张策略必须在积极复张和避免过度膨胀间寻找平衡点。实施肺复张通气策略的方法有很多,如:SI/CPAP法、压力控制通气法、叹气法、增强叹气法、间断PEEP递增法。但哪一种肺复张方式的临床疗效最佳,目前尚无定论,且肺复张的压力水平、持续时间等参数的设置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确定。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建议仅在ARDS早期阶段实施肺复张。但2019年ARDS指南指出,ARDS患者可能不建议常规使用复张操作。这可能是由于肺复张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氧合及血流动力学下降、气压伤等,这会使肺复张无效并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
 

肌松药的使用

建议对早期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150 mmHg)进行机械通气时可短时间使用肌松药。研究显示,低剂量肌松药物可实现肺和膈肌的保护性通气。其作用机制是增加胸壁顺应性,促进人机同步,减少机体氧耗和呼吸功,甚至可能会降低VILI的发生率。但肌松药的不合理应用亦会导致痰液引流障碍、肺不张、通气/血流比失衡、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不全(VIDD)、ICU获得性衰弱(ICU-AW)和膈肌废用性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此外,部分肌松药可引起呼吸困难,必须通过合理应用镇静和阿片类药物来减少这种症状。

 

神经肌肉电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帮助患者恢复肌力从而改善病情。此外,通过诱发膈肌电活动可以改善患者肺部通气情况,避免肺不张。但应用过程中需注意这种电刺激必须与呼吸机同步,否则会引起人机不协调,加重损伤。

 

镇静、镇痛药物

镇静药可以改善患者呼吸驱动,促进人机协调,从而促进肺和膈肌的保护性通气。ARDS患者通常表现出高呼吸驱动,需要大量镇静和/或神经肌肉阻滞剂来抑制呼吸驱动。但完全的镇静、镇痛抑制呼吸驱动可导致膈肌废用性萎缩。因此,在机械通气中,需要权衡利弊,注意观察镇静深度。临床医生需熟知镇痛和镇静对呼吸模式和驱动力的影响:阿片类药物主要抑制呼吸频率,增加机械通气时呼吸暂停的风险;异丙酚主要降低呼吸努力而不是呼吸频率;苯二氮卓类药物对呼吸模式的影响与异丙酚相似,但具有更高的谵妄风险,且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右美托咪定在不降低呼吸驱动的情况下提供镇静、抗焦虑和镇痛作用。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是指通气时患者取俯卧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善氧合,同时减少肺损伤及氧中毒等不良反应。与仰卧位相比,由于肺背侧区域的肺面积更大,患者的气体和应力分布更均匀,从而达到减少VILI、保护肺的目的。俯卧位通气一般适用于中重度ARDS患者,主要用于氧合未改善的机械通气早期,且至少需持续10~16 h。建议重度ARDS患者(PaO2/FiO2<100 mmHg)行机械通气时应实施俯卧位通气。


体外生命支持技术

体外生命支持技术(ECLS)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且缺氧严重情况下的抢救治疗,但最新的证据表明ECLS通过允许超保护控制和辅助通气从而防止肺和膈肌损伤。


(1)体外膜肺氧合(ECMO)一般作为常规治疗失败后的最后一种挽救治疗方法,其在重度ARDS患者严重低氧血症的治疗中可改善预后,正逐步成为重症ARDS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环节。ECMO可实现重度ARDS超保护性机械通气,还能够降低肺通气需求,达到肺休息的目的,等待肺功能的恢复。


(2)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2R):也称低流量体外膜氧合,对VT过低所致的低氧衰竭和呼吸性酸中毒患者,该方法能更好地实现肺保护性通气。ECCO2R在降低ARDS患者的VT驱动压、呼吸力和机械功率方面是可行的。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清醒ECCO2R限制过度呼吸驱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机械通气可损伤肺和膈肌,增加危重患者的死亡率。肺和膈肌保护策略需要确保整体肺应力的安全极限,避免通气不均匀和过度的区域应力和应变,保持最佳的吸气努力范围,并进行个体化的肺复张和PEEP滴定,同时保持充分的气体交换。肺和膈肌联合保护性通气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提高ARDS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Sklar M C, Patel B K, Beitler J R, et al. Optimal Ventilator Strategies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9, 40(1):81-93.
[2] Schepens T, Goligher E C. Lung-and Diaphragm-protect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ationale and Challenges[]. Anesthesiology, 2019,130(4):620-633.
[3] Goligher E C, Jonkman A H, Dianti J, et al. Clinical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lung and diaphragm-protective ventilation: avoiding insufficient and excessive effort[J].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12):2314-2326.
[4] Kirov M Y, Kuzkov V V. Protective ventilation from ICU to operating room: state of art and new horizons[J]. Korean J Anesthesiol, 2020, 73(3):179-193.
[5] Spinelli E, Carlesso E, Mauri T. Extracorporeal support to achieve lung-protective and diaphragm-protective ventilation[J]. Curr Opin Crit Care, 2020, 26(1):66-72.
[6] Goligher E C, Dres M, Patel B K, et al. Lung-and Diaphragm-Protective Ventilation[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0, 202(7):950-961.


作者简介



图片

李爱民教授


  •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 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术委员会委员
  • 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术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吸入治疗及呼吸康复装备学组委员
  • 山西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山西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常委
  • 山西省拔尖骨干人才
  • 主要从事呼吸危重症、肺部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图片

刘嘉璐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重症肺炎、ARDS、间质性肺疾病等相关研究
  • 曾参与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参与编写《2021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协助翻译3部英文专著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20-2024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