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ECMO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救治
中的病理生理
ECMO最早在部分医院推广源于2009年重症甲流导致的ARDS,后续逐渐积累了相关经验,而ECMO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也使其变得家喻户晓。对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通常选用VV-ECMO模式。氧输送时,一部分源于流量,在正常人体是心排血量,而体外系统输送的流量即为ECMO的血流量,另一部分是动脉血氧含量。如下图所示,从体内引出的静脉血经过膜肺后进行充分氧合,其氧分压可以达到500 mmHg左右,血氧含量进一步提高。而血液通过静脉系统流入肺动脉,这其实是两部分血液的混合,一部分是没有到体外的静脉回流血液,另一部分是经过ECMO充分氧合的血液,之后再进入肺循环,保证全身的氧输送,相当于在患肺基础上串联了一个新的肺,以满足机体的氧供。
影响ECMO患者氧合的因素包括:①ECMO血流量;②静脉回心血量;③再循环血容量;④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⑤患者残存肺功能。通过ECMO血流量的增加提高了氧输送,进而使损伤的肺得以休息。当患者残存肺功能逐渐恢复,能够满足通气和氧合需求时,可以逐渐降低ECMO的血流量以达到撤离的目的。但ECMO血流量和患者残存肺功能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
(1)ECMO适应证
何时考虑建立ECMO,EOLIA研究给出了3项指标:①PaO2/FiO2<50 mmHg超过3 h;②PaO2/FiO2< 80 mmHg超过6 h;③动脉血pH<7.25并伴有PaO2/FiO2>60 mmHg超过6 h。该研究结果显示:ECMO组患者60 d死亡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ECMO组患者60 d治疗失败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就接触到的ECMO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早期启动和延迟启动ECMO对COVID-19所致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收集2019年12月29日至2020年4月5日所在医院VV-ECMO救治的COVID-19所致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达到EOLIA标准24 h内建立ECMO为“早期启动”,达到EOLIA标准超过24 h建立ECMO为“延迟启动”。主要观察终点为ECMO撤机成功率和ECMO后60 d死亡率。研究共入组31例患者,14例纳入早期启动组,17例纳入延迟启动组。3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46~65岁),19例(61%)男性。
结果显示:延迟启动组患者ECMO撤离成功率低于早期启动组(6% vs 50%,P=0.011),延迟启动组ECMO后60 d病死率高于早期启动组(88% vs 50%,P=0.044),且ICU死亡率亦高于早期启动组(94% vs 57%,P=0.026)。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组患者ECMO后60 d死亡率和ICU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 ECMO的管理
(1)ECMO过程管理
既往撤机我们更多权衡患者肺的恢复情况,如果从量化指标出发,准备撤机时可能更多关注患者肺的修复情况,如果患者肺修复良好,其顺应性也会改善,弹性阻力会降低。平台压≤24 cmH2O或驱动压≤14 cmH2O,潮气量改善,可以作为启动撤机流程的参考。
德国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调查了2010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129例VV-ECMO患者,对VV-ECMO救治的重症ARDS存活患者长期随访,对其存活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L)及重返工作岗位的情况进行分析。随访时间为1.3~9.7年,中位时间为3.9年(2.2~6.6年)。129例患者中,94例完成随访(72.8%),71例存活(75.5%),53例完成HRQL评估。289例患者中153例成功撤离ECMO,但存活129例;6个月存活率为89.4%(84/94),12个月存活率为85.1%(80/94)。Kaplan-Meier曲线可见9.7年的随访时间存活率为68.5%。
影响患者远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ECMO持续时间)与原发病相关,原发病病情重,ECMO持续时间较长,患者远期预后较差。
53例完成HRQL评估,中位随访时间为3.9年(2.2~6.6年)。82%的患者重返工作岗位,61%继续原工作,21%换其他;8%存在残疾,10%在ECMO前无工作;SF-36评分较高,平均72.9(61.7~83.8);与德国普通抽样人群相比,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和一般健康状态等指标轻度降低;抑郁评分低于德国普通抽样人群,SGRQ介于欧洲普通人群和慢阻肺人群之间。
参照EOLIA研究入组标准,ECMO的使用宜早不宜迟;在使用过程中,细节管理至关重要,一招不慎,可能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使用ECMO的患者获得了较好的随访预后,也为后续开展该技术提供了借鉴。尽管新冠肺炎使ECMO家喻户晓,很多医院也在积极开展这项技术,但总体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ECMO的地域分布与当地经济水平密切相关;而由于ECMO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开展ECMO救治的经验差距也较大,这种差距在疫情时期更为凸显;当前,尽管危重患者ECMO转运逐步开展,但确实也受到疫情的阻隔。未来ECMO的发展方向仍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团队建设为主,而患者仍需集中救治管理,避免各自为战。
作者简介
李绪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本文根据“呼吸危重症菁英秀”第一期专题视频整理,感谢李绪言教授予以审核。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