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作者:方萍
一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71岁,主诉:咳嗽、气短、发热1周。入院时间:2023年9月26日。
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呈黄色泡沫状,不易咳出,痰中带血丝,伴发热,最高体温41℃,伴有气短、全身酸痛,活动后明显,无鼻塞、流涕、腹痛、腹胀、心悸、胸闷、胸痛。就诊于外院,9月21日检查,血细胞分析+五分类:WBC 6.51×109/L,NEUT% 87.6%,LYM 0.53×109/L;电解质:钠132.7 mmol/L,钾3.1 mmol/L;口服阿莫西林,仍发热,体温最高40℃,住院治疗。9月22日复查,血常规:WBC 12.74×109/L,NEUT% 92.8%,LYM 0.54×109/L;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谷草转氨酶68 U/L,白蛋白27.8 g/L;PCT 5.5 ng/ml;CRP>200 mg/L,hs-CRP>5.0 mg/L。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血必净、西维来司他钠、多索茶碱、氨溴索治疗。9月25日复查胸部CT,可见右肺下叶炎症范围较9月22日增大,新发左肺炎症,双侧胸膜腔及右侧叶间裂积液增多。9月26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501 U/L,谷草转氨酶365 U/L, 白蛋白19.9 g/L。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重症肺炎"收住。患者自发病以来, 神志清, 精神差, 大小便正常。
近8月余有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5 kg,未诊治,余无特殊。个人史无特殊。吸烟史:40年,10支/日,无饮酒等不良嗜好。婚育史、家族史均无特殊。
体温38.3℃,脉搏95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75/82 mmHg。端坐位,呼吸急促,双侧呼吸动度一致,频率26次/分,节律整齐。胸骨无压痛,双侧触觉语颤相等,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9月26日血气分析(FiO2 0.45):pH 7.465,PaO2 57.6 mmHg,PaCO2 24.8 mmHg,SaO2 91.2%,cHCO3- 20.8 mmol/L。
老年男性,急性起病,发热、咳嗽、气短;
冠心病,高血压;
WBC升高, PCT高, 转氨酶升高, 低钠血症;
二 ECMO支持前的治疗情况
抗感染:美罗培南+多西环素;
血常规:WBC 17.84×109/L,NEUT% 97%,LYM 0.32×109/L。
凝血:D-dimmer 4640 ng/ml。
生化:总胆红素31.1 μmol/L,ALT 477.4 U/L,AST 345.8 U/L,白蛋白23.5 g/L,LDH 480 U/L,Na 136 mmol/L。
BNP 95.95 pg/ml;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195.79 ng/ml,高敏肌钙蛋白I 25.4 pg/ml。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自身抗体、风湿系列均阴性;体液免疫正常。
NSE 9.23 ng/ml,CA125 86.9 U/ml,PSA 9.1 ng/ml,铁蛋白720 ng/ml。
PCT 1.07 ng/ml;G试验、GM试验均阴性;EB病毒定量阳性;CMV-DNA阴性。
ESR 61 mm/h;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阴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细胞因子:IL-6 38.65 pg/ml。
BALF细胞学分类:中性粒细胞75%。
BALF涂片及培养:白假丝酵母菌(+++)。
BLAF mNGS:嗜肺军团菌(序列数4079),肺炎克雷伯菌(序列数10)。
BALF G试验、GM试验、X-pert、呼吸道病原体核酸均阴性。
经上述治疗,患者气短症状无缓解,仍呈加重趋势,自主呼吸驱动强,10月10日病情进一步加重。上调无创呼吸机参数(S/T模式 IPAP 18 cmH2O;EPAP 10 cmH2O;FiO2 100%)。
生命体征:呼吸38次/分,心率122次/分,血氧饱和度78%~82%,血压165/95 mmHg。
血气分析:pH 7.474,PaO2 35.8 mmHg,PaCO2 38.7 mmHg,HCO3- 28.4 mmol/L,GLU 6.7 mmol/L,氧合指数35.80 mmHg。
10月10日复查床旁胸片:两肺间质性肺炎并感染,病变范围较10月9日变化不大,右侧新增气胸(肺组织压缩40%)。立即予胸腔闭式引流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
图2 患者上ECMO之前氧合指数变化情况
三 ECMO治疗阶段
至2023年10月11日凌晨,夜间多次复查血气分析提示氧合指数<80 mmHg及PaCO2 >60 mmHg超过6小时,有创呼吸机参数调整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仍难以纠正。于10月11日11时建立VV-ECMO。监测凝血,关注APTT、D-dimmer、ATⅢ,指导肝素调整。
ECMO参数:转速2935 r/min,血流3.75 L/min左右,气流5.5 L/min,氧浓度100%。呼吸机:V-A/C模式,Vt 200 ml,PEEP 6 cmH2O,FiO2 0.3。
存在的疑惑:①与既往我们管理的ECMO患者不同,该患者ECMO气流需求显著高于血流,常规气流:血流比1:1似乎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需要更大的气流来维持稳定的二氧化碳水平。②患者在ECMO上机前已经出现了气压伤(气胸),自主呼吸驱动过强,呼吸机参数尤其是PEEP设置不宜过高。
表1所示为ECMO上机后,呼吸机参数调整及患者氧合指数的变化。10月10日-10月29日,患者氧合指数改善并不理想,之后患者病情似乎有好转趋势。11月6日,氧合指数上升至141 mmHg;11月10日ECMO下机时,患者的氧合指数已经达到190 mmHg。
初期予深镇静镇痛策略(瑞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
肠道管理:抑酸、促动、肠道菌群调节、中药灌肠促进排便;
药物副作用监测:间断复查心电图,监测有无QT间期延长;
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换药、统计引流量等;
11月6日计划撤机。参数:①ECMO:转速3200 r/min,血流4 L/min左右,气流5~5.5 L/min,氧浓度45%;呼吸机:V-A/C模式,Vt 380 ml,PEEP 6 cmH2O,FiO2 0.5。逐步降低支持参数,11月10日指数稳定,ECMO下机。调整有创机械通气参数(P-A/C模式,FiO2 50%,PEEP 6 cmH2O,Pi 15 cmH2O)。该患者ECMO上机31天。期间抗凝管理较好,并未因血栓等并发症更换膜肺。
四 ECMO撤机后治疗
图9 复查胸片(2023-12-07)
五 康复评估及康复策略
意识评估:GCS 7T=E3+VT+M4。
(1)呼吸肌力训练: 体外膈肌起搏, 每次30 min, 每日2次; 辅助呼吸肌被动牵拉和松解。
(2)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各个关节,每日1次,每次45 min。
(3)预防VTE:气压治疗,每日2次;被动踝泵运动;活动下肢。
(4)体位改变: 调整床头高度, 改变体位。
(5)气道廓清:排痰背心振动排痰,每次20 min,每日2次;定时手动拍背。
(6)专人陪护: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院感发生。
S5Q:5(完全配合)。
(1)呼吸肌力训练: 体外膈肌起搏, 每次30 min, 每日2次; 上肢主动活动牵拉辅助呼吸肌。
(2)主动活动: 肢体抗阻训练, 每日2次, 每次30 min; 核心力量训练; 床上主动坐起。
(3)预防VTE:主动踝泵运动;主动活动下肢;气压治疗,每日2次。
(4)体位改变:床上-床边坐位;床边-床下坐位。
(5)气道廓清:排痰背心振动排痰,每次20 min,每日2次;定时手动拍背。
(6)吞咽能力:使用酸、冰棉棒刺激口腔;对舌面部肌肉进行训练。
生命体征:呼吸23次/分,心率74次/分,血压141/84 mmHg,氧饱和度100%。
RPE量表:15(费力)。
肌力评定:左上肢/右上肢:4级;左下肢/右下肢:4级。
咳嗽评估:3级。
平衡能力:站位平衡1级。
(1)呼吸肌力训练:体外膈肌起搏,每次30 min,每日2次;加强上肢抗阻训练;呼吸训练器训练。
(2)运动处方:①运动强度:安全心率90次/分;②运动频率:每周3~5天;③运动时间:30~60 min;④运动方式:床下站立,床旁行走,短距离步行。
(3)预防VTE:主动踝泵运动;主动活动下肢;气压治疗,每日2次。
(4)专人陪护: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院感发生。
(5)吞咽功能训练:对舌面部肌肉进行训练;自主吞咽训练;小口量试验性半流食进食。
(6)家庭康复健康教育指导宣教:指导患者关注生命体征监测;指导运动训练强度;营养指导;门诊慢病随访。
洼田饮水试验:1级(优)。
患者出院4个月后随访,康复状况理想,生活能够自理。
作者介绍 方萍
本文根据“呼吸危重症菁英秀”第七十五期专题视频整理,感谢方萍教授予以审核。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