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方式

方式一:
PC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收藏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二:
手机端网页:www.rccrc.cn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可将此网址添加至手机桌面并保存密码方便下次登录

方式三:
【重症肺言】微信公众号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注:账号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账号不能在两个地方同时登录。

登录
方式

为重症救治赋能

为患者康复加速

当前位置:首页 脏器支持 营养支持

随堂小笔记 | “重症肺言”之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巡讲(广州站)

重症肺言 发布于2021-07-22 浏览 1059 收藏


2020年12月9日,“重症肺言”之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巡讲广州站圆满召开!阔别多日,“小笔记”又来啦,马上就为大家梳理一下今天的巡讲,以便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大咖们的授课内容!这就跟着“小笔记”往下看吧!





图片


黎毅敏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图片

绍曦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首先,作为本次的大会主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黎毅敏教授进行了热情而简短地开场致辞,黎教授对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巡讲广州站的三个专题和三位讲者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对线上线下参与本次巡讲的各位同道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接下来,同为本次大会主席的蔡绍曦教授首先进行了简短地致辞,蔡教授指出对于呼吸重症病人我们比较重视疾病的诊断、抗生素的选择,但是营养支持和管理,同样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现在有了营养治疗的专家共识和这一系列巡讲,让我们大家去充分的重视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希望借着巡讲这个平台有更多机会与大家交流,为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提供更好地帮助。


图片


詹庆元教授:《中国呼吸危重症营养治疗共识与培训方法制定背景与说明》


然后,詹庆元教授进行了《中国呼吸危重症营养治疗共识与培训方法制定背景与说明》的讲解,詹教授首先分析了目前临床上呼吸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现状,进一步指出了规范化营养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性,并且回顾了《指南》的制定过程,同时说明了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巡讲课程的意义和总体安排。


詹教授讲解完毕,黎毅敏教授总结道,“詹教授作为专家共识的主要发起者和执笔人,对如何应用《中国呼吸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系统地说明,也对配套的课程如何进行理论探索和培训做了详细介绍,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中国呼吸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一定会深入人心,实实在在落地,为老百姓造福。”



图片


胡国栋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处理》


胡教授进行了指南制定细节的补充,然后首先进行了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定义和界定标准的讲解。肠内营养相关的胃肠道并发症较为常见,主要有腹胀、胃潴留、呕吐、返流、腹泻、便秘等,完全没有胃肠道症状的只有将近1/3的患者。而且由于原有的消化道疾患、胃肠粘膜屏障功能下降、胃肠蠕动功能减弱、胃肠粘膜的萎缩、消化道淋巴组织的回流障碍等原因,重症患者容易出现肠内营养的不耐受。目前尚无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确切定义和标准,我国学者通常使用的标准:12h GAV>1200ml,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和美国营养学会(ASPEN)2016年指南给出的定义为:给予肠内营养后出现呕吐,腹胀,腹部不适高胃残余量,腹泻,排便和排气的减少,以及不正常的腹部放射影像,为肠内营养不耐受。肠内营养不耐受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地影响,包括:患者舒适度下降;反复的呕吐增加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腹泻加重肛周皮肤破溃的危险;改用肠外营养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延迟患者达到营养目标的时间。日本学者2015年发表的1项包括167个ICU,纳入1888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不耐受发生率30.5%(576/1,888),不耐受患者更低营养摄入量,延长CU住院天数,增加死亡率(30.8%-26.2%)。所以,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有研究指出,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症状不一定都是由于肠内营养的不耐受,其中只有一半的患者是真正的肠内营养不耐受,因此认真细致全面的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避免不必要的肠内营养的中断是非常重要的。美国重症与营养学会建议每天都应该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肠胀气和大便情况,以及腹部影像学来进行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如下:耐受性良好:没有任何不耐受的症状出现;耐受性中等:出现过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和高胃残余量中的任一不耐受的症状,经过改变速度或配方或对症处理后仍能坚持;耐受性差:经过相关处理症状仍严重,需要停止肠内营养。


那么如何进行评估呢?由于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表现很难量化,目前国际上仍无公认的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量表。而且患者本身潜在的疾病以及药物影响混杂在一起,影响医生的判断,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后出现腹泻,要考虑的原因除了肠内营养不耐受外,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感染、菌群失调、药物。如何把肠内营养不耐受表现和其他病因鉴别开来,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主要的方法临床症状观察给予肠内营养后在原有疾病基础上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应激性溃疡和胃肠道大出血、肛门排便排气停止和(或)减少等症状。但危重患者很多是气管插管及镇静状态,对腹痛腹胀等不适的反应水平降低,同时患者的表达与沟通能力下降,依据临床状来评估耐受性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受到制约。所以临床上常采用体征的观察(腹胀/腹内压、肠鸣音、胃残余量测定)以及腹部影像学评估(腹平片、腹部CT)。


随后胡教授进行了不耐受表现分析和分级的讲解,主要包含以下6个方面:

①腹痛/腹胀

轻度:患者诉腹胀,但能忍受,无明显腹部阳性体征;

中度:患者诉腹胀感到明显不适,且腹围增大,腹部隆起;

重度:患者诉腹胀且不能忍受常伴有呕吐及呼吸困难,腹部明显隆起。

②腹内压/腹高压: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腹内压测量:在膀胱内置入一根导尿管,排空膀胱内尿液,注入25-50ml生理盐水,通过导管与压力转换器相连,在病人完全平卧位,消除腹肌收缩的影响下,以腋中线为零点,取呼气末的数值。正常:IAP 5mmHg左右。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间隔4~6小时分别进行至少3次标准测压,记录到的数值稳定≥12mmHg。IAH1:IAP12-15mmHgIAH;2级:IAP16-20mmHg;IAH3级:IAP21-25mmHg;IAH4级:IAP大于25mmHg。

③腹泻:

多种原因会导致腹泻,疾病本身、药物、抗生素、肠内营养的类型及输注方式、输注速度。长期腹泻会导致营养不良和营养物质的丢失。我们需要分析腹泻的病因是渗透性、渗出性、分泌性还是动力性。而且幽门后喂养更容易腹泻,若为幽门后喂养,可改为经胃喂养。持续输注营养液减少腹泻的发生率。腹泻程度分级如下:


I度:大便次数<4次/d,量<500ml,轻微湿软;

Ⅱ度:大便次数4-6次/d,量500-1000ml,大便较湿且不成形;

Ⅲ度:大便次数≥7次/d,量>1000ml,稀便或水样便;

Ⅳ度:腹泻伴血流动力学改变、危及生命。

④肠鸣音:

肠鸣音的有无以及是否有排便排气并不是启动和停止肠内营养的绝对标准。最近几个研究在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时候都去掉了肠鸣音这一项目。听到肠鸣音不能说明肠道功能是正常的,如无法说明肠道的吸收功能和粘膜的屏障功能。给予肠内营养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粘膜萎缩。重度的肠鸣音亢进(大于10次/min)或肠鸣音消失(听不到/3-5min)建议暂停肠内营养。

⑤胃残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V):

简单易行,应用普遍。美国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研究发现,97%的护士都在用GRV测量来评估耐受性。关于GRV,引用最多是 Mentec的标准定义高GRV高GRV:1次或多次的胃残余量大于500ml,或者连续两次胃残余量的。高GRV增加院内肺炎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ICU死亡率。胃残余量的问题是停止肠内营养的判定标准难以统一,因为GRV受影响因素较多,比如鼻饲管堵塞、胃管管径大小、开口位置、胃管所在位置等,误差难免。GRV已经显示和肺炎的发生率、胃排空能力以及误吸和反流无很好的相关性。多项试验表明,以较低的GRV(50-150ml)和较高的GRV(250-500m)作为界值来停止肠内营养,并不能够有效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反而会导致不恰当的肠内营养的中断、终止或者量的下降。还有研究显示不监测GRV和常规监测GRV相比,肺炎的发生率、ICU住院天数,28天病死率、90天病死率无明显差异,但不监测GRV组肠内营养耐受性更好,停止肠内营养机会更少。不监测GRV,达到目标营养的时间更短,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更低,所以2016年ASPN指南不建议常规监测GRV作为耐受性评估依据。如果GRV小于500ml,没有其他不耐受迹象,肠内营养不应该暂停。没有一个特定的GRV的界值适合所有临床情况和所有的患者。仍需进一步的大型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明确。假如GRV在200-500ml之间,肠内营养就应该小心的继续,减少误吸的措就应该被使用。

⑥胃肠道动力功能评估:

如胃排空检查闪烁扫描术评估胃排空能力。先给患者鼻饲含有放射性标记物的营养液再借助y线的测定、扫描、照相,从体外测定组织或组织样品,求得放射性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过程的检测方法。最精确的测量胃残余量的方法。优点是非侵入性,患者耐受性好缺点是繁琐,有放射性。还可以采用B超测胃窦运动指数、胃动素、胆囊收缩苏和肠道多肽、胃饥饿素、小肠压力的检测。也可进行胃肠屏障功能检测,如胃肠黏膜pH值(pHi)和胃黏膜CO2浓度(PrC02)反映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血浆二胺氧化酶和瓜氨酸肠内灌注水平,间接反映胃肠道耐受情况。


但这些指标都是间接反映胃肠道耐受情况,许多也不易测量或者把握。我们在临床上更应该关注的是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龄及高危疾病、低灌流状态、镇静止痛药物、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液温度过低或过高,输注速度过快、俯卧位。


而对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对策,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法:

①肠内营养时抬高床头30~45°:

通过在气道分泌物中检测胃蛋白酶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误吸的发生。一项纳入3000例患者的研究显示,31.3%存在误吸,有误吸的患者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误吸的患者((42.2%vs21.1%)。高误吸的患者中,床头低于30°是首要的危险因素。抬高床头30~45°误吸发生率明显减低。

②持续输注肠内营养:

研究结果提示,间歇输注肠内营养和连续输注肠内营养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肠内营养的输注的量没有差别,但在死亡率方面,连续输注较间歇输注明显降低(7.4%vs.13.9%)。有研究显示,持续性输注明显减少腹泻的发生率另有研究证实,连续输注肠内营养能够更早达到肠内营养的目标量。

③胃肠道动力药:

5个大型临床对照研究都说明了胃复安和红霉素对促进胃排空和增加耐受性的作用,而且二者联合效果更好。适用于高误吸风险患者和肠内营养不耐受患者,但似乎没有能证明降低病死率。注意胃复安和红霉素副作用Q-T间期延长,椎体外系反应。使用阿片类镇静患者经胃管给纳洛酮可促进胃肠道排空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④幽门后喂养:

多个RCT研究和mata分析显示,和常规经胃喂养相比,幽门后喂养可降低肺炎的发生率,增加肠内营养的摄入量。因此,幽门后喂养对于减少肠内营养不耐受和降低高风险患者的反流和误吸的发生率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但是幽门后喂养增加了轻度胃出血风险,延迟启动肠内营养的时间。ESPEN指南建议无误吸风险和不耐受患者应首选经胃喂养,出现不耐受给予动力药物仍不缓解才建议幽门后喂养。


患者出现了肠内营养不耐受如何进行对症处理呢?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①呕吐:

呕吐频率>1次/12h,暂停EN6小时,检查鼻肠管是否在位,并査找呕吐原因。检查胃残余量,必要时给予胃肠道动力药物,每6h评估1次。呕吐停止后以25ml/h速度开始滴注,以后每2h增加25ml/h,直至恢复至原来输注速度。再次出现呕吐改为幽门后喂养。

②腹胀/腹内压升高

轻度(AP12-15mmHg)处理:保持EN输注速度、6h复评。

中度(AP16-25mmHg)处理:减少输注速度的50%、腹部平片排除肠梗阻6h复评,持续腹胀,根据病情使用胃动力药。

重度(aP>25mmHg)处理:停止EN输注,腹部平片腹部CT扫描分析腹高压原因,胃肠减压及其他减轻腹内压措施。

③腹泻:

I度:大便次数<4次/d,量<500ml,轻微湿软处理:保持输注速度。

Ⅱ度:大便次数4-6次/d,量500-1000ml,大便较湿且不成形。处理:保持输注速度,6h复查。

Ⅲ度:大便次数≥7次/d,量>1000ml,稀便或水样便。处理:减少输注速度的50%、通过喂养管给予止泻药物。

Ⅳ度:腹泻伴血流动力学改变、危及生命。处理:停止输注EN,药物治疗,24h复查。

④胃滁留:仅经胃喂养,胃残留量>200ml,(日本指南>300ml)

处理:

1)×线检查明确喂养管位置,若非幽门后喂养,则给予幽门后喂养;

2)若已为幽门后喂养,先检测鼻肠管回抽物内葡萄糖,若有葡萄糖,则继续保持管饲,并给予胃复安等促胃肠动力药;

3)GRV大于500ml,建议暂停肠内营养。(ESPEN指南建议)

⑤误吸:呼吸道吸出胃内容物。

处理:暂时停止EN;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喂养管位置;给予促胃肠动力药;6h后复查。


最后胡教授进行了五点总结:

1.重症患者应尽早进行肠内营养;

2.每日评估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

3.重视肠内营养不耐受严重程度分级和综合评估;

4.轻度肠内营养不耐受,可观察,中度不耐受用药处理后不缓解或重度不耐受,暂停肠内营养;

5.做好肠内营养不耐受预防及对症处理。






图片


谢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ARDS/脓毒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策略》



谢菲教授指出,重症患者营养代谢特点是:应激激素、炎症介质等导致代谢亢进,分解代谢增加,包括葡萄糖利用障碍,氧化受阻,胰岛素抵抗,高血糖和高乳酸血症;急性期蛋白合成增加,葡萄糖异生,受体组织分解,蛋白消耗,负氮平衡,去脂体重的降低;早期大量脂肪氧化,炎症介质导致脂肪酸利用障碍;营养不良/过度喂养导致呼吸机撤离时间延迟;急性应激,机体分解激素增加,分解自身蛋白供能。早期如何给予营养支持呢?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肠内营养组在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方面都要优于肠外营养组。2017年发表的一项关于脓毒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的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显示,早期肠内营养组在第14天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MODS发生率以及ICU住院时间明显优于晚期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如果胃肠道功能能够耐受,应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治疗。2012年发表的一项纳入1000例ARDS患者的多中心研究显示,给予滋养型喂养和足量喂养临床结局并无不同,但滋养组的反流、呕吐、GRV增多和腹胀比例都显著低于足量喂养组。此团队的后续研究显示,与足量喂养相比,早期滋养型喂养并不影响患者的长期躯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另一项纳入200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前瞻随机研究显示,前6天滋养组达到能量目标的15±11%,足量组达到74.8±38.5%(P<0.001),两组病死率无差别。虽然两组预后指标无差别,但滋养组腹泻更少,GRV更少。因此ARDS患者早期如何给予营养支持?我们在专家共识给出推荐意见:对于ARDS患者,推荐第一周内给予滋养型喂养(10-20kcal/h或不超过500kcal/d),一周左右过渡至足量喂养。对于脓毒症患者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无论是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组均优于无肠内营养组和足量肠内营养组。发表于2012年的一项对哦中心前瞻观察队列研究显示,高蛋白组的生存曲线明显优于中蛋白组和低蛋白组。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和ESPEN的指南中都推荐,重症患者的目标蛋白量为1.2-2.0 g/kg/d。所以对于脓毒症患者我们推荐:脓毒症急性期低热卡/滋养型喂养,一周达目标能量60-70%,蛋白质1.2-2.0g/kg/d。低热卡喂养:<70%目标喂养量;滋养型喂养:10~20kcal/h或<500kcal/d。脓毒症休克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性问题,发表于2017年的一项纳入12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EN+血管活性药)的回顾性分析研究中,去甲肾上腺素达到0.17μg/kg/min时,患者乳酸水平明显增高,同时患者肠道不耐受情况增加。2019年发表的一项日本学者的研究显示,小剂量(<0.1μg/kg/min)、中剂量(0.1~0.3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休克患者EEN可以降低28天死亡率。所以在共识中我们推荐:无EN禁忌的脓毒症患者应早期启动EN(48h内);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尽早启动EN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复苏优先,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药中)。如何选择肠内营养制剂,是否要选择免疫调节剂的制剂呢?但是随后的RCT研究显示,未添加免疫调节剂的对照组在无机械通气时间,28d内无ICU时间,29d内无器官衰竭时间,60d死亡均优于添加免疫调节剂组。另一项纳入955例患者的研究显示,添加Omega-3脂肪酸的EN不能降低病死率,所以在指南中,我们给出了推荐:

抗炎脂质(例如:Omega-3鱼油,GLA,琉璃苣油),抗氧化剂等具有免疫调节配方是否推荐用于ARDS患者?


推荐意见11:对于ARDS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具有免疫调节的配方。


推荐意见14:与标准配方制剂相比,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制剂不能使脓毒症患者额外获益。


关于益生菌制剂的添加,添加益生菌可以竞争性抑制致病菌生长,阻止其黏附和侵入,增强肠屏障功能,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可能减低VAP发生,但多项研究演示其对死亡率无影响。而且目前缺乏高质量脓毒症RCT研究。发表于《CHEST》的一项入选13项RCT的研究显示,添加益生菌制剂的肠内营养配方似乎可以降低ICU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但是对住院病死率、感染并发症、ICU病死率都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我们在指南中的意见是:

是否推荐脓毒症患者常规补充益生菌?


推荐意见15:目前证据尚不能对脓毒症患者常规使用益生菌做出推荐。


对于ARDS患者在临床上许多需要进行俯卧位通气,那么俯卧位通气患者如何实施肠内营养?俯卧位通气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使用加之使用较大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甚至肌松剂,而且俯卧位增加腹腔压,导致误吸风险高,那么进行肠内营养应选择鼻胃管还是鼻空肠管,目前该缺乏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但是基于多项小样本的研究,在指南中我们给出了推荐:俯卧位通气患者如何实施EN?



推荐意见12 :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患者不应延误EN的启动。有条件的 优先考虑幽门后喂养,空肠管置入困难的应考虑鼻胃管喂养。建议床头抬高(10°~25°)、给予 胃肠动力药物并监测EN的耐受性。


又到了好玩的“医奇说”环节了:话题由专家组提炼而成,每组讨论结束并且发言后,由专家进行点评。本期现场医奇说参与人员来自广州7家医院的22名医生分为A、B、C、D4组展开讨论并发言,另外还有9名青年医生做客旁听。



话题1:除了定时回抽胃液看GRV,有没有其他监测误吸的好方法?



A刘晓青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我认为这个题目应该具体再明晰以下是想问误吸还是反流,因为如果是上呼吸道误吸的话,测呼吸道胃蛋白酶可能是没有用的。当然也存在反流,然后误吸的情况,我觉得问题还是应该再明确一下。


蔡绍曦教授:我解释一个这个问题的背景,胃蛋白酶原是胃分泌的,只有经过胃酸的作用,才会转化为胃蛋白酶,如果是在口腔,没有经过胃的作用,是不会转化为胃蛋白酶的,所以如果不是反流进入气道,是不会存在胃蛋白酶的。


B 吴凤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常规住院病人误吸的较少,较多情况发生在外科转来的病人,由于许多腹部手术不常规插胃管,全麻加上喉镜刺激,会使胃液反流误吸,这些通过纤支镜都可以常规观察到。第二个方法是让患者去做消化道造影,比如钡餐,观察是否存在反流和误吸。


C 石云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先对问题进行一个理解的阐述,虽然问题最终是误吸,但是本意应该是讨论胃食管反流的问题,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三方面,症状方面:有没有呕吐、吞咽困难、咳嗽等,体征监测:氧合指数、啰音、肠鸣音监测。辅助检查:如床旁胸片、腹平片、腹内压监测、胃食管反流样监测、超声胃动力检查、胃动素监测等。


D 何晓灵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危险因素方面:患者存在咳嗽反射差,吞咽反射差,机械通气导致腹压增高,胃动力差,二:临床症状,出现憋喘,出现喉鸣音肺部出现干湿性啰音,影像学显示肺炎加重,另外可以使用纤支镜检查或者往胃里打亚甲蓝,看气道是否出现亚甲蓝,这也是一个方法。


黎毅敏教授:收到线上首都医科大学胸科医院康大夫的一个提问: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如何提高EN的耐受性?


胡国栋教授回答:首先专业的护理团队,第一,规范的按照俯卧位通气去操作,不要明显地去增加腹内压;第二,体位的问题,应当把床头抬高30-45°;第三,联合胃动力药物;第四,尽量使用空肠营养管。


蔡绍曦教授提问:请教A组发言人一个问题,如果是间断的肠内营养,可以再患者俯卧位通气时不给吗,但是持续的肠内营养在俯卧位通气时怎么解决反流误吸的问题?


刘晓青医生回答:俯卧位抬高床头,其实是“斜坡位”,另外俯卧位通气患者,除了体位本身,还有很多影响胃肠功能的因素,如肌松剂、镇静剂、血管活性药物等,我们的方法是,一般来说俯卧位是16个小时,俯卧位时相应减缓速度,俯卧位通气结束,我们评估患者胃肠功能后,会相应加快速度,俯卧时也要监测腹腔压,在15mmHg时可以正常喂养,同时胃残余量监测也应该更严谨,要跟原来的量对比,不应该设定200ml的绝对值。


话题2:是够可以依据炎症因子水平酌情给予脓毒症患者使用免疫调节配方EN?



发言开始前,黎毅敏教授说道:“不同于第一个问题A、B、C、D的顺序,咱们这第二个问题按照D、C、B、A倒过来发言,那么首先有请D组代表发言。”虽然只是规则上一个小小的临时变动,使得医奇说现场气氛即活跃又紧张。



D 崔绍业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我认为在目前精准医疗的背景下,监测炎症因子水平给予脓毒症患者免疫调节配方EN是有应用前景的,但是监测哪种炎症因子,免疫调节配方如何给,给的量是多少,什么时候添加,都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方向。



C 石云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很多研究认为免疫调节剂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水平,但是确实没有降低28天或者90天的死亡率,作为指南已经给了明确的结论,但是免疫调节配方可以降低MODS发生率、降低ICU住院时间,类似于洋地黄,虽然不能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但是目前并没有从临床淘汰,因为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新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指南说不常规使用,但是我觉得临床上可以酌情使用。我同意D组发言人的意见,下一步监测哪些炎症因子,酌情使用如何使用,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B 吴凤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刚才C组发言人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我支持一局炎症因子水平酌情给予脓毒症患者免疫调节配方,但是结合我们ICU实际工作情况谈一些间接,刚才谢菲教授说给脓毒症患者滋养型的EN,但是我们ICU也存在患者每天给予500mlEN也出现腹腔感染加重,脓毒症的加重,还要看实际情况。


A 刘晓青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酌情就是评估以后给,在RCT研究的基础下评估以后给,或许就是RCT研究排除的那些患者就获益了。


黎毅敏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黎教授首先回顾了今天三位讲者的授课内容和“医奇说”的环节,黎教授指出营养支持专家共识之所以能够落地,就是需要大家的理解和讨论,感谢线上线下同道们的参与!感谢为形成专家共识所付出努力的同道们!



以上就是“重症肺言”之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巡讲(广州站)的主要内容了,视频回放可登陆重症肺言官网:www.rccrc.cn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20-2024 北京医麦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983号